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23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31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91.
192.
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在压燃式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作为柴油机替代燃料的应用性能,对D20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开展了直喷式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及排放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环境背压下,D20混合燃料的油束与柴油相比较,贯穿度有所缩短,喷雾锥角有所增大;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时,通过适当调整循环油量,发动机的动力性可以超过原柴油机,最低当量比油耗下降4.5%,烟度指标下降70%以上,NOx排放降低30%~50%;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是一种能实现高比功率、低排放的石油替代燃料。  相似文献   
193.
利用模块化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由单轴燃气轮机和双压余热锅炉所组成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及进气冷却系统的数学模型。量化分析了进气温度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影响,以及采用溴化锂制冷和喷雾技术冷却进气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性能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两种进气冷却方式都能有效提高联合循环机组的输出功率和发电效率。我国气候干燥的北方地区以喷雾冷却为宜而温湿的南方地区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为宜。  相似文献   
194.
空化对GDI喷嘴内部流动及喷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两相流非线性空化模型和Huh-Gosman喷雾模型对GDI多孔喷油器喷嘴内部流动和喷雾特性进行模拟。通过流量及喷雾试验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了喷嘴内空化现象对流动及喷雾特性的影响,并从抑制空化、提升流量的角度研究了喷嘴内部流动空化的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高压汽油在喷嘴内的流动存在明显的空化现象,空化导致的有效流通面积减小是喷嘴流量减小的原因。针阀升程增加,喷嘴流量先增加较快,后趋于平缓。喷孔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各喷孔内的空化状况不同,进而产生流量差异。空化作用也使得喷雾射流在喷孔出口截面的流动参数产生差异,影响喷雾的落点分布和喷雾形态。通过优化喷孔k系数和喷孔入口圆角半径可显著提高喷孔流量。  相似文献   
195.
二甲醚燃料喷射压力对喷雾发展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定容容器模拟增压发动机缸内高温高压条件,利用高速摄像机观察二甲醚喷雾,探讨了喷射压力对喷雾贯穿距离、喷雾蒸发等喷雾发展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喷射初期喷雾贯穿距离与喷射时间成正比关系,在喷射后期,环境气体卷入喷雾中,喷雾贯穿距离与喷射时间平方根成正比关系;二甲醚燃料液态喷雾贯穿距离相对于气态来说非常短,DME液态喷雾贯穿距离基本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长。  相似文献   
196.
为防止舰船导弹舱室内固体火箭发动机发生意外点火,避免出现火灾事故,对导弹舱室内固体火箭发动机意外点火的燃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组分输运和DPM离散相喷雾模型对导弹舱室内的喷雾降温效率进行耦合计算。然后,通过改变喷嘴组合位置、喷嘴数量、喷雾强度、雾锥角和水温研究相关因素对导弹舱室喷雾降温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喷雾降温作用下,导弹舱室内的温度快速下降,温度在3 s内可下降至400 K以下。但是,射流冲击区的降温却不理想,且导弹舱室的底板还需要特殊的热防护措施。同时,考虑到火源的随机性,喷嘴应尽可能均匀布置,数量不宜过少且雾锥角应较大,以提高降温效率。然而,当喷雾强度增大至一定程度后,若再继续增大,降温效率的提高却不明显。研究表明,采用所提喷雾降温数值模拟方法对导弹舱室内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意外点火情况进行降温和防控均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7.
1 前言 柴油机具有高的热效率、低的油耗和CO2排放,在车用动力中占有的比例逐年上升.与此同时,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成为柴油机排放物中的主要有害物质.针对重型柴油车国Ⅳ和国Ⅴ排放法规,从机内降低PM排放、而从机外转化NOx排放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选择催化还原(SCR)技术是目前降低柴油机NOx排放最有效的后处理技术之一,采用SCR技术可以使发动机在满足严格排放法规的同时,仍具有较高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在目前研究开发中的柴油机NOx后处理方法中,以尿素水溶液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Urea-SCR)最为成熟,它能在柴油机排气富O2且流量、温度和组分多变的反应环境下有效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198.
为了深入研究船用柴油机燃油喷雾特性,本文以某船用孔式喷油器为研究对象,运用液滴破碎模型、大涡湍流模型、液滴碰撞聚合模型对燃油喷雾过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喷射压力对喷雾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喷雾贯穿距随着喷射压力升高而增大,喷雾初期贯穿距与时间成正比,而喷雾中后期,贯穿距增大的速度逐渐减缓;喷雾锥角随着喷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每提升10 MPa喷射压力,锥角增大0.4°;喷雾体积随喷射压力的提高而变大,射流边缘出现的块状结构会回到喷雾主体内,而喷雾头部块状结构无法回到喷雾主体内;索特平均直径随着喷射压力的提高而变小,每提升10 MPa喷射压力,索特平均直径减小约4%。  相似文献   
199.
为了区分火花塞点火式缸内直喷(SIDI)发动机喷雾和环境气体两相流场,将优化后的高速双色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应用于多孔直喷喷油器的喷雾和环境气体速度的测试.此双色PIV系统由一个特殊的示踪和滤波系统组成,可同时对燃油喷雾及其环境气体的速度场进行测量.本研究采用该双色PIV方法研究不同环境压力和燃油温度的条件下,喷嘴孔数及其布置情况对燃油喷雾和环境气体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此研究中,对3个汽油直喷喷嘴做了详细的研究,包括1个6孔喷嘴,1个3孔喷嘴及1个2孔喷嘴.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油温度的提高或者环境气体压力的降低,喷雾雾化增强,燃油颗粒粒径减小,导致喷雾油束变宽,喷雾与环境气体接触面积变大,喷雾和环境气体的两相流场的作用变强.不同孔数和布置的喷油器在冷态及闪沸条件下油束间干扰作用的强度不同,导致喷雾传递给环境气体的动能不同.较强的油束间的干扰作用加强了燃油喷雾与环境气体之间的动量交换过程,进而增强了环境气体的动能.  相似文献   
200.
通过蒸馏方法将生物质热解油(BPO )精制后与柴油配制成乳化燃料,研究了影响乳化燃料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乳化燃料的稳定性与复合乳化剂HLB值和乳化温度有关,乳化剂的最佳 HLB值在7左右,乳化燃料的稳定性随乳化温度的提高先增大再减小,40℃时乳化燃料的稳定性最好。理化分析表明乳化油的密度、运动黏度、凝点等物理性质基本能够达到车用燃料标准。采用激光衍射技术对乳化燃料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热解油乳化比例的增加,喷雾锥角先减小后增大,Sauter平均直径 D32逐渐增大,雾化质量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