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56篇
  免费   482篇
公路运输   6701篇
综合类   4240篇
水路运输   1800篇
铁路运输   2006篇
综合运输   1291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897篇
  2013年   886篇
  2012年   1135篇
  2011年   1155篇
  2010年   978篇
  2009年   1148篇
  2008年   1091篇
  2007年   1003篇
  2006年   722篇
  2005年   654篇
  2004年   576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287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9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1):43-43
近日,在北京地铁4号线BAS系统的公开招标中,“同方数字城市”一举中标其机电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实施工程,中标金额高达3000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2.
软土地基超长灌注桩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测试,对软土地基上的超长灌注桩的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桩身轴力随深度逐渐减小,在不同的土层中以不同的速率减少。并且随着桩长的增加,桩端阻力表现为逐级下降的趋势;当桩长超过有效桩长,桩长的增加不能提高桩基承载力,但可以避免脆性破坏的发生;高压灌浆不仅可以提高桩基承载力,而且改变了超长桩的受力机理。  相似文献   
113.
研究目的:分析无砟轨道基础上无缝道岔的纵向力传递机理,建立无砟无缝道岔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无砟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并与有砟轨道无缝道岔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无砟无缝道岔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无砟轨道基础上无缝道岔的纵向力传递机理、温度力和位移分布规律与有砟轨道无缝道岔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117.
本文以丹东汽车制造厂研制的黄海DD6121HS城市客车特点为例,简述乘客信息性在我国城市客车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8.
考虑到跨座式单轨车辆通过曲线时主要靠导向轮来导向,导向轮径向力大小是评价单轨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运用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建立单轨车辆仿真模型。在轨道半径和超高都不变的情况下,车辆以恒定的速度运行,通过改变走行轮垂向刚度的大小来分析导向轮所受径向力情况以及对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单轨车辆仿真分析研究表明,走行轮垂向刚度的大小对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9.
Geminn  M德 《国外内燃机》2013,(5):60-62
排气歧管与气缸盖连接的设计要求是:(1)排气歧管在高温下能膨胀,(2)确保密封性所需的表面压力。为此.Tenneco公司开发了一种能节省时间和成本的螺栓紧固力测定装置,采用这种统计学测定方法,通过选定拧紧力矩就能可靠地确定螺栓紧固力。  相似文献   
120.
为优化HXD2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车轮型面,建立该机车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大秦线直线以及800和1 000m半径曲线的线路参数分别设置2种线型。以轮轨磨耗、轮轨最大接触应力和轮轴横向力为目标函数,以4段衔接的不同半径圆弧描述车轮型面与钢轨的接触部分,将两端圆弧的半径以及两中间圆弧的圆心坐标作为设计变量,以满足临界速度、轮轨最大接触应力、横向平稳性、垂向平稳性、车轮疲劳因子、轮轨横向力和脱轨系数的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HXD2型电力机车车轮型面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基于高斯径向基响应面的多目标优化方法求解该模型,得到新的车轮型面。结果表明:新车轮型面可使HXD2型电力机车在800和1 000m半径曲线线路上运行时一位轮对的磨耗指数分别降低19.16%和15.95%,一位轮对外侧的轮轨最大接触应力分别降低28.72%和31.44%,一位轮对的轮轴横向力分别降低22.63%和18.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