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4篇
  免费   231篇
公路运输   1682篇
综合类   1117篇
水路运输   626篇
铁路运输   532篇
综合运输   16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4 毫秒
251.
介绍钻孔压力灌浆桩的工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52.
为分析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纤维作用机理,首先采用高速剪切法对"除芯"的饱水玉米秸秆破碎处理,通过提取比例及吸油倍数指标优选得到纤维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基本技术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分别评价无纤维、木质素纤维和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高温抗剪性;最后应用红外光谱分析纤维与混合料的键合作用,利用扫描电镜从微观角度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纤维最佳制备工艺为长度10±2 mm秸秆皮浸泡4 h后,在29 000 r·min-1转速下破碎2 min;玉米秸秆纤维、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均提升20%左右、弯拉应变均增加3.5%左右;木质素纤维、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光谱图为纤维分别与沥青混合料光谱图的叠加,加入纤维后并没有产生表征新化合物出现的波峰,纤维与混合料主要依靠物理黏结作用结合在一起;玉米秸秆纤维表面更加粗糙、长径比更大、更容易分散均决定了其改善效果优于木质素纤维,纤维对沥青的吸附作用能够降低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纤维的无规则分布在混合料内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具有串联骨架功能,在沥青混合料初始开裂时起到拉伸作用,阻止裂缝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253.
本文分析了套筒补偿器密封机理及目前所用的摩擦力计算匠缺陷,给出 的计算公式,并对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54.
255.
射流冷却是一种新的冷却方法,本研究对车削加工中射流冷却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实验表明:该冷却方法具有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和绿色功能。在传统加工业和自动化生产的绿色制造中具有广阔的工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6.
257.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轨道交通发展越来越快,不可避免出现地铁隧道近接工程的相互影响。为此,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上跨问题的卸荷机理,分析新建地铁隧道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影响,从机理出发,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得出其影响结果,最后提出工程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58.
随着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多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化的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会通过一定的渠道传导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与流程中去,进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与预期目标间产生一定的偏离,并有可能引发一定的损失。这就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机理。那么,企业必须树立起科学的财务风险意识,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让企业通过科学且及时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来确保自身的健康、稳定且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59.
<正>在i3车型上,宝马摒弃了传统的承载式车身设计,转而采用了名为"LifeDrive"的模块构架,即将车辆分为Life和Drive两个部分,其中Life模块大量使用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为整车减重的关键。为了给i系列车型持续供应这种高端材料,宝马公司和西格里公司(SGL Group)联合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莫西湖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生产工厂。  相似文献   
260.
深基坑双排桩结构受力变形机理及其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内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蓬勃发展带来的地下工程密集化、复杂化等方面的需要,深基坑开挖时双排桩围护结构因具有侧向刚度大、控制变形能力强、施工快速等特点在各种大型深基坑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该结构的变形机理与计算模型尚未有统一的理论,其设计方法比较杂乱,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设计。依托南京梅子洲青奥城地下空间工程及其现场监测数据,采用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近年来在地下工程中逐渐得到推广使用的双排桩围护结构的变形机理、土压力分布规律等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与目前广为应用的理正双排桩模型和新规范双排桩模型的对比分析,研究并提出更吻合实际的、精确反映结构变形和力学特性的双排桩围护结构的修正设计计算模型,该模型架构清晰,准确性高,贴近实际工程设计,可以大力推广应用于双排桩结构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