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49篇
综合类   153篇
水路运输   879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太和港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兴建,为直立式浆砌块石码头,岸线总长110水,两个泊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建钢筋砼栈桥码头一座(一个泊位)。货场面积约3500平方米,其中低水位货场面积约1000平方水,进港道路长370米,由于码头设备的老化与快速增长的货运量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年对太和港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相应改造:拆除厂两台3吨固定吊机和两台皮带输送机,安装了一台5吨固定吊机;  相似文献   
103.
唐黎标 《中国港口》2006,(6):24-24,38
中国经济改革的开放及深化,使得码头业逐步走向私营化。浙江作为中国经济开放的前沿,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私营码头业主,从几十吨级到几千吨级的码头泊位,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货物吞吐量占整个地方港口吞吐的10%-35%,支持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船舶工程》2006,28(1):53-53
2005年12月10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工程——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开港,洋山保税港区同时封关启用。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将改写上海没有-15米以上深水航道和深水码头、泊位的历史,标志着上海正式跨出了竞争国际航运中心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5.
探讨要使福州港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名符其实的主枢纽港之一,就应充分发挥福州港的地理优势,立足在闽江口发展深水泊位;深水港区建设要与深水航道整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6.
港口建设     
《港口科技动态》2005,(10):40-42
天津港建成滚装码头;寸滩一期工程年底试投产;大连港新港35号、36号储罐投用成功;天津港神华煤炭码头工程中、西引桥主体贯通;广州港获贷15亿元开发深水泊位。  相似文献   
107.
基于乘客换乘量和停车泊位的BRT站台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系统(BRT)的研究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引进了BRT,为了保证公交的快速通行,对BRT站台规模的研究日益重要。首先找出快速公交站台规模的影响因素,由此结合排队论的相关知识,从站台乘客换乘量和泊位对站台规模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基于乘客换乘量和基于泊位的站台规模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以计算出站台的最小面积和最小长度;再以最小宽度为验算指标,当指标冲突时,结合调整原则,最终得到合理设置的站台规模。  相似文献   
108.
运用排队理论模型,基于停靠泊位饱和度,提出了BRT车站物理停靠泊位数计算与分组设置方法。首先计算单个泊位的最大车辆通行能力,通过控制车队长和排队概率来确定泊位的设计饱和度,然后根据设计饱和度计算对应的设计有效泊位数,最后通过不同组合核算确定子站与泊位数个数。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为BRT车站物理停靠泊位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吕霞 《中国港口》2007,(9):31-31,37
<正>一、集装箱码头现状1.码头分布香港港口包括货柜码头、内河货运码头、中流作业区等,主要货柜码头由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现代码头、中远香港国际、海陆东方码头组成,有24个深水泊位,岸线长度8530m,年处理集装箱能力1800万TEU。广州港由南沙港区、新沙港区、黄埔港区和内港港区组成。现有集装箱、多用途泊位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港口自70年代初周总理发起大建港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港口面貌已发生很大变化,港口密度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至1995年底,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已达30多个,泊位1519个,泊位延长159139米,吞吐量8亿吨上下,较70年代初有了显著增长.但是港口发展中布局不合理、结构性短缺、质量与效益不高等情况依然存在.面临世纪之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港口还将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为使港口步入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笔者认为需要处理好发展中的几种关系,特提出供同行探讨.一、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过去由于港口泊位少,能力严重不足,在一段时期内强调泊位建设的数量是必要的.但时至今日,在我国港口已具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仍单纯注重泊位和吞吐量的数量,而忽视港口的发展质量,就失之偏颇了.港口的发展质量主要是指大中小港口、大中小泊位、专业与通用泊位、公用码头与专业码头的协调发展,港口群体作用的发挥和群体内各港间密切的相互协作和高度的互补性;并且在抓港口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同时,着重抓好港口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总而言之,就是要将港口能力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