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1.
为了进一步了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应用SPA-Ig直接花环法检测了25例MM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能力。结果表明MM患者外周血OKT_3~+、OKT_4~+细胞减少,OKT_8~+细胞升高,OKT_4/OKT_8比值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IL-2水平升高,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有差异,缓解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提示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IL-2的产生异常,说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存在细胞免疫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至2021年初诊且适合移植的155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uto-HSCT组和非auto-HS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并对auto-HSCT组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auto-HSCT组患者51例,非auto-HSCT组患者104例;两组除年龄外,余基线特征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auto-HSCT组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3)对auto-HSCT组患者进行移植前、后的疗效对比,发现移植后sCR/CR率明显提高(P=0.041),有效缓解率(≥VGPR)亦提高(P=0.05);比较auto-HSCT组和非auto-HSCT组患者的最佳疗效,auto-HSCT组的sCR/CR率和有效缓解率均明显提高(P=0.001)。(4)至随访截止,auto-HSCT组中位OS未达到,中位PFS 30.5个月,3年OS、PFS分别为87%和40.3%;非auto-HSCT组中位...  相似文献   
13.
报告32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MRI、CT和诱发电位的对比结果。各项检查中以MRI异常率最高(84.3%)。3项诱发电位(VEP、BAEP、SEP)检查的异常率虽低于MRI,但3项检查中至少1项异常的异常率为81.25%,CT仅为42.3%。认为MRI与诱发电位结合应用可有效地为MS提供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人多发性骨髓瘤MMSA-1(GenBank:AY952881)基因表达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 应用DNAStar Protean软件提供的模块分析和预测MMSA-1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采用多通道同步固相全自动合成系统合成15肽,免疫健康新西兰成年家兔,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结果 MMSA-1蛋白含有较多的β折叠和转角结构.综合柔韧性、亲水性、抗原性、表面可能性、二级结构、偶联难易及实验难度等因素,选取了MMSA-1蛋白序列318~333位作为抗原表位,即SSSLLPQSPAPTEHL,15肽合成产物经HPLC纯化和质谱检测,纯度达到98.65%,序列正确.免疫兔子获得血清抗体采用层析柱纯化,ELISA检测效价:1∶6000.结论 本研究为基于人MMSA-1抗原表位手段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TT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 1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前后骨髓上清中IL 6活性及可溶性IL 6受体(sIL 6R)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上清中IL 6活性及sIL 6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5 0d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上清中IL 6活性及sIL 6R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Ⅲ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IL 6活性显著高于Ⅰ、Ⅱ期 (P <0 .0 5 ) ,但sIL 6R水平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 17例患者 ,5例完全缓解 (CR)、8例部分缓解 (PR)、4例未缓解 (NR)。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能是通过降低IL 6活性及sIL 6R水平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提高缓解率 ,可作为IL 6活性及sIL 6R水平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多发性骨髓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多发性骨髓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治疗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重组人源促红细胞生成素2.5、5、10mg/kg,容量为100μL,连续给药30d,对照组给予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采用MTT法测定各组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中性红实验测定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rhEPO治疗组小鼠B、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血清中TNF-α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显著改善多发性骨髓瘤小鼠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7.
Flavopiridol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flavopiridol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Mcl-1、CyclinD2、Bcl-XL、Bag-1和XIAP等。结果在临床剂量的flavopiridol浓度下,MM细胞系在加药后3 h内出现快速凋亡。不同剂量的flavopiridol均可快速诱导Mcl-1表达下调和CTD磷酸化的抑制,flavopiridol抑制CTD磷酸化的剂量与其抑制Mcl-1表达的剂量密切相关。该剂量也是其诱导MM细胞凋亡的剂量。转录抑制因子放线菌素D及flavopiridol均能抑制Mcl-1表达,并可诱导原代MM细胞凋亡。结论转录抑制因子放线菌素D和CDK抑制剂flavopiridol诱导MM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CTD磷酸化,从而抑制Mcl-1的mRNA以及蛋白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多发性大动脉炎(简称大动脉炎)l的心脏病变32例,占本组大动脉炎的29%(32/110例)。其中继发于大动脉炎的肺血管病变者占6.3%、冠状动脉病变者3.1%、升主动脉病变者12.5%、高血压者40.6%,心肌受累者31.3%,心瓣膜受累者6.3%。可见大动脉炎的心脏病变并非少见,但因尚未引起普遍重视而引起漏诊误诊者较多,提醒同道们注意。本文对其诊断标准、心脏受累的机理以及早期诊断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optineurin, OPTN)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中的表达情况,探讨OPTN基因参与MM发生发展的机制和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3个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集(GSE6477、GSE136324和GSE24080),分析OPTN在MM中的表达;通过收集MM患者临床骨髓标本,利用qRT-PCR实验进一步验证OPTN在MM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OPTN在MM预后和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下载MM转录组数据,根据OPTN mRNA表达水平中位数界,将MM患者分为OPTN高、低表达组,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后,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从而挖掘OPTN在MM中的潜在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先天性厚甲症的基因突变,从而探讨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1个先天性厚甲症家系中先证者及其家人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测序检测。取先证者母亲的皮损做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皮损组织的角蛋白17的表达。结果家系中两患者的角蛋白17的1号外显子第275位碱基发生A→G的杂合突变,其突变导致其编码角蛋白17的第92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发生改变,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变为丝氨酸(N92S)。先证者母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为多发性脂囊瘤,免疫组化显示角蛋白17阳性表达。结论验证了角蛋白17的1号外显子α螺旋1A区突变在先天性厚甲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角蛋白17 1A区突变对脂囊瘤的早发可能存在一定影响,基因型与表型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