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9篇
  免费   875篇
公路运输   5528篇
综合类   3240篇
水路运输   3663篇
铁路运输   2712篇
综合运输   441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461篇
  2022年   512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749篇
  2013年   694篇
  2012年   790篇
  2011年   879篇
  2010年   900篇
  2009年   1002篇
  2008年   910篇
  2007年   857篇
  2006年   818篇
  2005年   685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2020年2月,印度太阳能公司(SECl)发起招标,以建设5GW全天候供电(RTC)可再生能源项目。如必要,还将建设燃煤火电项目,以确保年供电量至少达到80%。项目通过电子招标和反向拍卖方式进行招标。据悉,可再生能源项目可包括太阳能,风电,小型水电或其组合。可再生能源组合类型以及储能系统(ESS)的选择权应由开发商决定。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以西安某地铁车站为例,采用PBA(洞桩)法暗挖施工,通过FLAC软件的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车站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与边桩变形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表沉降曲线沿车站中线对称分布,地表沉降变化的主要影响区域在距车站中线20 m的范围内,最终地表沉降最大值为50.45 mm;车站整体施工中,地表沉降累计变化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平缓、再增加最后平缓的现象;②边桩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6.89mm,位于边桩中上部位置,越接近桩底,边桩水平位移越小;③边桩主要承受轴向压力,应力值随时间经历了"平缓、加速,再平缓、加速增加"的过程;背土侧轴向钢筋为受拉状态,仅在桩底偶尔会出现受压情况;迎土侧、中性面轴向钢筋为受压状态.FLAC软件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场实测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钢管桩在竖向压力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变形规律及各土层摩阻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基于码头工程的钢管桩静载试验,得到了入土深度不同的两根钢管桩在不同桩顶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轴力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对入土范围的钢管桩,轴力呈现出均匀、缓慢减小的趋势。通过对实测的轴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了不同埋深土层的侧摩阻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曾敏  王开民 《公路》2006,(1):16-20
厦门纳潮口大桥主桥墩为18根桩径为2.0 m的钻孔桩,桩长70余m,最多时穿过10层孤石,钻孔过程中受潮汐影响,文中介绍在复杂地质和条件下,海上钻孔桩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西藏地处雪域高原,山高路险,气候多变,已尽人皆知,其独有之“高原反应”,闻者无不谈虎色变。进藏成功与否,关系到路况、车型、人员、装备、信息等种种要素,缺一不可也!其中,人的因素第一。进藏人数不可过多,九人以内,奇数为佳。三车分乘三人,长途旅行,后座始终留一空间为一人小寐,乐也融融乎。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个预测单桩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包含两级网络,第一级网络以桩长、桩径、桩侧土层的分布情况,桩侧与桩端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为输入元,来先预测出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对应的极限沉降;第二级网络以第一级网络的输入元和输出元作为其输入元,进一步预测各分级荷载下桩的沉降。实际预测精度一般能达到15%以内,且稳定性较好,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略优于通常的经验公式方法和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桥涵连续箱梁施工采用大模板的可行性及优缺点。利用大模板施工所取得的最佳成效 ,目的是为今后大模板在桥涵施工中的使用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