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46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宫廷剧为什么收视率一直很高?原因之一恐怕是充满勾心斗角的故事吧。这种争斗不仅存在于大臣之间、君臣之间,还存在于皇室内部、太子之间。而内斗又是最吸引眼球、最具戏剧性效果了。从某个角度看,今年的达喀尔最具有戏剧性了,为此做出贡献的是大众车队。这支车队在建立王朝的同时,也在奉献着极具看点和悬念的内斗故事。故事的主角当然是赛恩斯和阿提亚。别说大家心理阴暗,就盼  相似文献   
62.
邢丹 《中国船检》2012,(10):43-45,130,131
站在国家整体利益上,他们各自的坚持宛如“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201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拥有和控制油轮船队规模位居世界第三。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巨大石油进口量与中国油轮船队运输比例的失衡。那么,这种失衡背后到底是何因素在作怪?  相似文献   
63.
王络 《珠江水运》2012,(7):19-19
日前,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了2012年《航运市场分析报告第一季度回顾及第二季度展望》。报告指出,受季节性因素、供需失衡等因素的集中影响,第一季度全球航运市场整体呈“触底反弹”走势,预计第二季度市场将持续反弹好转。  相似文献   
64.
陈弋 《水运管理》2011,33(1):41+43-41,43
运力供需失衡,集装箱市场运价阴跌不止 11月26日,上海航运交易所(以下简称航交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于1 089点,环比下降4%,同比上涨9.7%。 海关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双双创历史新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再次达到1300万TEU。  相似文献   
65.
王飞 《珠江水运》2011,(8):11-12
从最艰苦的海员到“航运自由人”,是航运人才供需失衡的极端表象,阻滞了航运市场的良性推进。航运高端人才秩序亟待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66.
赵晨 《经济导报》2009,(45):16-16
金融海啸后,各国间经济失衡的老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成为矛头所向,而这种由欧美国家大量的赤字与石油出口国,中国以及日本的大量盈余所造成的不平衡正在成为金融海啸后世界经济复苏、追寻全球经济平衡的突破点.中美两国经济失衡的情况加剧,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67.
产品内分工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也是当前世界贸易的现实背景,1994年以来持续16年的贸易顺差,特别是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使我国成为日渐抬头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目标,因此,深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利得和贸易失衡,对于化解当前贸易争端、优化外贸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中国对外贸易利得和贸易失衡分析框架进行了初步探析,对于更为深入的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利得和贸易失衡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68.
综合分析和研究国际和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变化,2013年及未来几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将有一定幅度下降,进口煤炭将保持一定规模增长,进口谷物基本平稳.这将对干散货海运产生较大影响,干散货运输船东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市场严重失衡的持续严峻局面.  相似文献   
69.
为解决驱动信号延迟造成SiC MOSFET在串联应用中电压失衡的问题,提出一种优化的无源缓冲方法.在MOS管栅极与漏极两端并联一个均压电容,通过改变器件的开关速度从而实现均压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双管串联应用中能够较好的实现开关过程中的电压均衡,且只会引入很小的缓冲损耗和电流应力,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0.
  刘霞辉 《经济导报》2007,(27):14-15
中国二十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令世人瞩目,但繁荣下的睡忧更为中国经济界的专家学者所瞩注。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近百位学者就宏观经济的周期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者从学术角度就中国经济本轮周期是否将结束、土地和金融安全,经济结构失衡、消费与投资失衡、是否加息的两难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和剖析,把当前中国经济的潜在危机和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都提了出来。本报记者根据记录整理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与读者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