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63篇
公路运输   171篇
综合类   73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216篇
综合运输   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董裕国 《隧道建设》2010,30(3):276-280
在应对齐岳山隧道F11高压富水断层施工中,综合国内外类似地层的施工方法进行比较,拟采用注浆工法进行堵水加固施工处理,由于采用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工期长的缺点,在钻孔注浆方案设计过程,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将原帷幕注浆“柱状加固模式”,优化为“桶状加固模式”,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工程数量,并在后续施工中推广应用,最终形成以封堵较大裂隙水和加固围岩为主要目的的围岩加固注浆模式,大大地缩短了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482.
孙国庆 《隧道建设》2010,30(3):304-308
以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F11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钻孔注浆方案设计及施工为例,通过在传统预注浆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地质情况不断在注浆方案设计、注浆结束标准及施工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详细介绍“探注浆结合”模式、“精细化跟踪”注浆设计以及注浆与支护一体化等,强调对钻孔注浆施工、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控制的重要性,达到减少工程量、保证注浆效果、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为高压富水断层注浆快速施工积累了经验,取得较为理想的效益,为以后类似地层注浆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83.
本文结合某城市轨道交通盾构区间地面沉降的工程实例,对盾构机在富水砂层中下穿河流前地面沉降的原因进行了系列分析。文章从影响盾构施工的内外部环境、工程水文地质、盾构施工参数等方面着手,重点对该区间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地面沉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其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为解决盾构在砂层中控制地面沉降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84.
吴勇 《公路与汽运》2015,(2):208-211
介绍了地震波反射法(TSP)的技术原理、工作方法及数据处理;将该方法用于某隧道工程岩溶富水区的地质预报,结果表明该技术测试距离远、测试效果好,能立体直观地反映前方异常体大小、规模和特性。  相似文献   
485.
孙海波 《隧道建设》2015,35(9):962-968
富水砂层与黏性土地层等普通地层相比,其孔隙率大、渗透性强、含水量大,在此类地层中带压进舱作业的难点是地层气密性封堵难度大。在高压环境中,为了尽量减小气体的逃逸,以西安地铁3号线土压平衡盾构在全断面富水砂层中成功带压进舱为依据,通过采用盾体外部膨润土泥浆封堵、掌子面用高效能泥浆形成泥膜封堵、盾尾采用加大同步注浆量和盾尾油脂注入等方法,以及一系列气密性检测等措施,成功进行了带压进舱作业,并得出土压平衡盾构全断面富水砂层气密性封堵的方法及气密性合格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486.
吴培荣 《隧道建设》2015,35(4):364-368
梁山隧道是厦深铁路福建段的控制工程之一,施工中遇到深埋富水陡倾软弱带,多次导致突水涌泥及洞顶塌陷情况。通过研究突水涌泥及洞顶塌陷的灾害特征,分析得到突水涌泥机制,即:在这种多因素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导致形成极高的渗透压力差,并产生新的地下临空通道,在地下水渗透压力作用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全风化物质涌入隧道,形成突水涌泥;而软弱构造带塌陷的主要原因为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通过调研、理论分析及试验等方法,确定采用长距离水平旋喷桩通过软弱带,并提出其布置形式、施工工艺及检验标准。工程实践证明,采用长距离水平旋喷桩作为预加固手段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487.
在珠三角地区的特殊地质条件下,对悬臂钻孔灌注排桩在深大基坑中的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以佛山市顺德区碧桂路南国路立交工程为背景,通过对各开挖工况的模拟计算,阐述隧道基坑支护变形与实际开挖变形及沉降的关系,验证悬臂钻孔灌注排桩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可行性,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488.
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长大隧道富水地段无砟道床渗水产生原因、分类和控制途径,提出渗水处理的措施,总结出无砟道床不同部位的渗水采用不同的处理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这些措施渗水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89.
软弱地层地下暗挖工程在我国一直是工程领域的难点,而常规地层处理技术如地层注浆、高压旋喷桩、深层搅拌桩、水平旋喷桩等均有其自身局限性,单一的地层处理方式无法在变化非常频繁的地层中达到良好的固结硬化效果。在富水区的软弱地层暗挖隧道中,常规地层处理技术无法满足暗挖区域的止水要求。人工冻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地层处理技术,适用于任何富水软弱地层的固结加固处理。虽然采用这种技术费用较高,但用于一些重要的特殊工程,其施工方式绿色环保的优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90.
周艺  何川  邹育麟  汪波 《公路交通科技》2013,30(5):89-97,117
千枚岩岩体具有遇水后软化、膨胀、强度降低等特点,有必要探明岩体软化后围岩的应力与应变特征,探究洞室成形后结构的变形及力学行为,寻求该种地层条件下合理的施工及支护方法。以穿越"5.12"地震发震断裂-龙门山断裂的某千枚岩隧道为背景,首先对干燥及地下水富集区域的洞周变形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对岩体软化后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分析,表明了地下水的存在极大弱化了岩体的强度、刚度与抗变形能力;而后,通过将隧道变形及结构受力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施工过程中水对千枚岩软化后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及围岩稳定性做出评价。研究表明,对于强震区软岩隧道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预留变形值25~30 cm,位移控制基准30~35 cm,施工工法应在3台阶+预留核心土(台阶间距为1 m)基础上配合以机械方式开挖为主,微爆破方式为辅,支护则应选择强度及刚度大的结构形式,同时增强超前支护并在施工中重视各环节的工艺衔接可有效避免变形坍塌灾害,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