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63篇
公路运输   171篇
综合类   73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216篇
综合运输   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多个区间盾构共需穿越建筑物570栋,在沉降控制困难的富水软弱地层中长距离连续穿越如此多的建筑物在国内外均未见过。为确保穿越建筑物群的安全,使盾构掘进引起的建筑物沉降最小,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及室内实验等研究,获得苏州富水软弱地层中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征,制定盾构穿越建筑物群的沉降控制标准、沉降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形成一套可行的盾构穿越建筑物群沉降控制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在穿越建筑物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落实沉降控制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最终安全成功地穿越了建筑物群。  相似文献   
502.
503.
以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上民区间为例,介绍了在富水矿山法隧道施工中上覆管线保护相关措施,经过一系列措施实施,隧道顺利贯通,沉降车可控范围内,管线亦未发生断裂、泄露事故。该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04.
在充分研究花岗岩蚀变带工程地质及蚀变特性的基础上,运用隧道工程理论和围岩监测技术与方法,对隧道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与参数进行了分析.发现尽管花岗岩本身强度较高,但由于其蚀变特性和地下水等因素的作用,大幅度降低隧道围岩强度导致围岩出现较大变形.根据花岗蚀变岩隧道开挖过程围岩变形特点,提出了“加大预留变形量并采取衬砌紧跟”的措施.施工实践表明,该法可以满足围岩稳定要求和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505.
吴勇 《公路与汽运》2015,(2):208-211
介绍了地震波反射法(TSP)的技术原理、工作方法及数据处理;将该方法用于某隧道工程岩溶富水区的地质预报,结果表明该技术测试距离远、测试效果好,能立体直观地反映前方异常体大小、规模和特性。  相似文献   
506.
孙海波 《隧道建设》2015,35(9):962-968
富水砂层与黏性土地层等普通地层相比,其孔隙率大、渗透性强、含水量大,在此类地层中带压进舱作业的难点是地层气密性封堵难度大。在高压环境中,为了尽量减小气体的逃逸,以西安地铁3号线土压平衡盾构在全断面富水砂层中成功带压进舱为依据,通过采用盾体外部膨润土泥浆封堵、掌子面用高效能泥浆形成泥膜封堵、盾尾采用加大同步注浆量和盾尾油脂注入等方法,以及一系列气密性检测等措施,成功进行了带压进舱作业,并得出土压平衡盾构全断面富水砂层气密性封堵的方法及气密性合格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507.
吴培荣 《隧道建设》2015,35(4):364-368
梁山隧道是厦深铁路福建段的控制工程之一,施工中遇到深埋富水陡倾软弱带,多次导致突水涌泥及洞顶塌陷情况。通过研究突水涌泥及洞顶塌陷的灾害特征,分析得到突水涌泥机制,即:在这种多因素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导致形成极高的渗透压力差,并产生新的地下临空通道,在地下水渗透压力作用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全风化物质涌入隧道,形成突水涌泥;而软弱构造带塌陷的主要原因为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通过调研、理论分析及试验等方法,确定采用长距离水平旋喷桩通过软弱带,并提出其布置形式、施工工艺及检验标准。工程实践证明,采用长距离水平旋喷桩作为预加固手段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508.
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长大隧道富水地段无砟道床渗水产生原因、分类和控制途径,提出渗水处理的措施,总结出无砟道床不同部位的渗水采用不同的处理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这些措施渗水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09.
在珠三角地区的特殊地质条件下,对悬臂钻孔灌注排桩在深大基坑中的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以佛山市顺德区碧桂路南国路立交工程为背景,通过对各开挖工况的模拟计算,阐述隧道基坑支护变形与实际开挖变形及沉降的关系,验证悬臂钻孔灌注排桩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可行性,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510.
高伟  赵前进  刘永胜 《隧道建设》2018,38(5):757-763
为研究岩溶富水区加厚底板+隧底大水沟的新型衬砌结构在开挖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利用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对中心水沟的开挖工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1)拱脚以上设置初期支护但底板不封闭时,中心管沟距离掌子面下台阶15 m情况下, Ⅳa型衬砌段和Ⅴa型衬砌段开挖过程中隧道混凝土接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隧道收敛及沉降值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但隧道基底隆起量及塑性区较大; 2)中心管沟每循环开挖长度对隧道变形、基底隆起量及塑性区分布影响较小,隧道封闭时间滞后是主要影响因素; 3)中心水沟与掌子面下台阶距离最大取15 m, 2种衬砌段中心水沟每循环开挖长度取5 m; 4)Ⅴa型衬砌段采用临时支撑约束拱脚水平变形或者对隧底地基进行锚索+注浆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