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53篇
公路运输   124篇
综合类   43篇
水路运输   527篇
铁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非洲西北岸线,常年遭受来自北大西洋的涌浪袭击,其长周期的波浪特性和作用效果,尚未有全面的认识和研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再现了长周期波浪作用下抛砂潜堤的平衡过程,对比了不同顶宽情况潜堤稳定断面形态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2.
以斜坡式潜堤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潜堤的平面布置方案和堤顶高程。对透射系数进行分析,得出适合的计算公式和最佳离岸距离;对岸滩剖面和岸线演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潜堤平面环抱式布置和连续式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3.
为了保证防坡堤施工安全,通过预测不同施工阶段防坡堤的沉降变形,以调整施工进度和工序。传统沉降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太沙基固结理论、曲线拟合法和BP神经网络,太沙基固结理论和曲线拟合法预测精度较低,BP神经网络需要大量样本才能逼近最优解。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建立防波堤施工阶段的沉降预测方法。应用此方法预测天津港大沽口港区防波堤施工阶段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并以预测结果分析沉降速率所映射的安全风险等级,从而为实际施工提供行动指南。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沉降变形速率,根据预测结果能够对安全风险等级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164.
针对潜没式导流护滩带,采用理论分析与概化水槽试验相结合,开展潜没式导流护滩带的导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导流护滩带对水流具有较好的调整作用,其调整作用表现为受导流护滩带阻挡的水流向主流侧偏移以及主流侧过流量增大,调整作用的大小受护滩带阻水程度和淹没程度的影响。主流偏移相对距离和导流率能较好地评价护滩带的导流效果。  相似文献   
165.
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桥梁水毁的调查与分析,对在冲积扇上的桥位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当桥位置于冲积扇的首段、中段及尾部时,桥位设计及排水系统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6.
那吉航运枢纽施工导流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焱  周华兴  郑宝友 《水道港口》2004,25(3):145-149
通过1:100定床整体水工模型,对一期导流明渠的泄流能力、流速流态、通航水流条件和二期3孔导流的泄流能力、船闸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一、二期导流工程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通航水流条件满足施工期要求。  相似文献   
167.
168.
169.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NⅡA标段位于长江口南港北漕下段航漕北侧,横沙浅滩的南侧。其导堤工程软基段(里程号为N35+696~N38+000,全长2304m)河床地基浅层全部为淤泥或淤泥质土,压缩性大,强度极低,必须以增设排水通道、部分结构重量为预压荷载的方法,在上部荷载施工前提高近表层有限厚度及易软化淤泥质土的强度。为此在砂被铺设后施打塑料排水板作为其中的竖向排水通道,以达到施工期地基压载后排水固结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0.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跨河桥现浇箱梁时,如何根据河道流量的确定标准,进行施工导流的方案选择、总体安排和受力验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