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3篇
  免费   335篇
公路运输   2541篇
综合类   1631篇
水路运输   1526篇
铁路运输   969篇
综合运输   14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潘志敏 《湖南交通科技》2004,30(3):70-71,76
介绍了某高速公路某特大桥在一起质量缺陷桩处理中,应用高压旋喷技术在桩周布设防水帷幕,结合桩身人工开挖砼孔直达缺陷处,再进行完整修复的施工实例。  相似文献   
162.
提出了公路极限密度的概念,给出了极限密度法模型,介绍了公路极限密度法在公路网规划中的应用,并进行了理想地区公路密度极限值(K)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3.
介绍了桩基堆载试验的方法、试验成果。通过柘溪桥、芝溪桥试验桩实际受力状况的分析,对中风化岩地区桩基承载力计算参数的选取,计算模式及桩基施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4.
提出了桥梁承载力演变理论,并将该理论概括为4个阶段:承载力耗散阶段、承载力衰变阶段、承载力溃损阶段和承载力提升阶段;对各阶段的科学定义、性态特征、影响因素、效应度量、构模体系及量化分析作了概化,可为已成桥的技术评价和改造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165.
对桥梁承载力演变理论的应用体系建立了相应的系统框格,为承载力实用分析计算和系统程序编制提供了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6.
刻划了赋序列范数的矢值序列空间ss(E)的局部完全k-凸性,证明了若ss是局部一致凸的,则ss(E)是局部完全k-凸的,当且仅当E是局部完全k-凸的.  相似文献   
167.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无穷小等价代换求未定式的极限,使计算简单化。  相似文献   
168.
主要介绍了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阐述了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指标的概率分布及统计参数的变异性分析;并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9.
驾车购物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居民常见的生活出行方式,而驾车购物出行量的不断 增长也引发了严重的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加重了城市交通拥堵程度.为更好地满足居民驾车购 物出行的实际需要,出行路径诱导已成为一种优先选择,但目前大多数路径诱导方法运用固 定的最优路径搜索算法来规划行驶路线,不能完全自适应交通流的变化,并没有考虑到购物 出行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在途动态路径诱导方法,分析实时交通信息对路网连通性的动态影 响,在途中对诱导路径进行局部范围的重新搜索,并及时将更新结果反馈给在途车辆.实验结 果表明,与其他动态路径诱导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量减少了56%以上,具有更强的实时性和 有效性,并具有开放性结构,能够根据需求替换不同路径搜索算法.  相似文献   
170.
针对高速列车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分析了内轴颈高铁车轴独特的内支承结构与承载特点,建立了内轴颈高铁车轴受力状态和结构强度理论分析模型,提出了内轴颈高铁车轴设计极限载荷和疲劳强度的解析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于理论分析、有限元方法和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内轴颈高铁车轴结构设计方法,并以17 t轴重的内轴颈高铁车轴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基于内轴颈高铁车轴受力状态的理论分析结果,确定了车轴的临界安全截面和详细尺寸方案;建立了内轴颈高铁车轴的有限元模型,评估并校核了车轴的疲劳强度;建立了轴箱内置式高速动车的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验证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和车轴的动荷载。分析结果表明:17 t轴重的新型内轴颈高铁车轴的质量为273.6 kg,比同轴重传统外轴颈高铁车轴的质量低约30%;内轴颈高铁车轴各截面疲劳强度的安全系数均大于1.66,临界安全截面转移至轴颈与轮座之间的卸荷槽及轴颈与轴身之间的过渡圆弧区域;采用内轴颈车轴的高速动车能够以350 km·h-1的速度稳定通过半径为5.5 km的曲线线路,主要动力学性能指标优良;在选定曲线通过工况下车轴所承受的动载荷均能被设计极限载荷包络,据此开展的车轴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是稳健的。可见,内轴颈高铁车轴在实现高速列车轻量化设计方面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且高速适应性较好,在高速列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