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116篇
综合类   133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53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结合多年除雪防滑实践经验。归纳了寒冷地带山岭重丘区在各种情况下除雪防滑的措施,保证高速公路安全,快速,舒适的运营环境。  相似文献   
82.
每当这个季节,山林里变成了四驱车的乐土,开着森林人沿着模糊的车辙翻越山岭,在一片银装索裹中感受大自然那份壮美与寂静。  相似文献   
83.
以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为工程案例,采用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的方法分析确定了山岭隧道耐久性的设计内容,提出山岭隧道二次衬砌耐久性设计流程,同时结合工程实际环境条件对隧道耐久性进行了详尽设计。所并提出的提高二次衬砌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可为类似山岭隧道耐久性设计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84.
依托攀枝花阳光隧道,进行隧道开挖方案分析,并基于破除抗滑桩过程中围岩-结构受力特征,提出进洞转换体系设计方案。建立隧道开挖全过程精细计算模型,探讨不同工法对应的围岩、隧道及建筑物变形响应特征,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可行性及工期等多项指标进行方案优选研究,并进行现场实测验证。结果表明:在“扶壁式挡墙+抗滑桩”组合结构转换体系作用下围岩-结构位移得到有效控制且能满足整体稳定;预留核心土法施工较CRD法施工产生的力学扰动更明显,最大相差约40%,但两种工法开挖引起的地层、转换结构及建筑物位移均满足要求;隧道破除抗滑桩开挖阶段地层主要发生竖向位移,转换体系在紧贴截桩位置响应最明显,既有建筑向隧道侧发生微倾;原施工方案CRD法力学扰动小,但工程费用高、技术难度大、工序复杂、工期长,综合比选后采用预留核心土法进行施工。现场实测表明,所选方案具有合理性,依托工程取得了较理想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85.
我国地域辽阔,多山岭重丘.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不均衡,总体上水平不高.所以我国的道路建设更显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道路桥梁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施工人员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对于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该注意、应该得到重视的问题.而施工人员没有予以必要的注意。为此,对于道路桥梁的施工问题,有关人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6.
近几年来,我国公路隧道发展较快,为增强公路隧道建设安全风险意识,需对长大隧道及部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原理,对梅花箐隧道的安全风险情况进行分析、辨识及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梅花箐隧道整体风险等级最终评定为Ⅱ级,总体风险水平可接受,但其施工技术风险等级评估为Ⅲ级,施工期间应采用合理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工程建设风险,以策安全,并确保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7.
王文俊 《交通标准化》2011,(18):111-113
在山岭重丘地形复杂条件下进行一级公路设计,详细周密的勘测,综合指标的应用及整体方案的选择,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后期使用效果及节省投资,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也是一条路线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8.
山岭重丘区挖方路基经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9.
山岭隧道洞口段的围岩通常比较松散,由于地形问题,洞口段地表是斜坡形式的较多.这些工程特征导致隧道洞口段在地震灾害作用下容易破坏.在建立单自由面坡度模型的基础上,在不考虑隧道存在的情况下,利用弹性波理论推导了SH波从隧道底部垂直入射时山岭隧道洞口段应变的解析解,分析了各种影响应变的因素:山岭隧道洞口截面各个位置的切向应变...  相似文献   
90.
通过苏木山隧道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在隧道衬砌结构厚度检测过程中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并对苏木山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厚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实际检测厚度和设计之间差值呈现高斯分布规律,其拟合度较高;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在不同测线位置的实际检测厚度平均值均高于设计值,通过分析国内山岭隧道质量评价方法,建议从结构安全度和可靠度双重角度制定隧道衬砌厚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