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134篇
综合类   75篇
水路运输   192篇
铁路运输   74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为降低空船质量,提高经济性,针对某船舱口盖结构减重进行研究。采用拉丁方试验法建立样本空间,根据样本参数进行有限元模型求解。采用响应面模型法建立舱口盖结构设计近似模型,以规范中对应力和变形的要求作为设计约束条件,基于多岛遗传算法对某船舱口盖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解收敛性好,可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92.
包德勇 《铁道建筑》2023,(5):100-104
以武九客运专线(武汉—九江)石马寨富水岩溶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仰拱下设置中心排水沟、仰拱填充层内设置中心排水沟两种排水方式下地下水渗流场、衬砌水压力分布规律和隧道结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仰拱下设置中心排水沟时因排水沟与排水孔共同排水,可明显减小隧底围岩孔隙水压力,仰拱承担的水压力较小,在高压富水条件下可有效降低仰拱隆起、翻浆冒泥等风险;与仰拱填充层内设置中心排水沟相比,仰拱下设置中心排水沟时仰拱中心处弯矩显著减小,边墙、仰拱部位安全系数明显增大,仰拱填充层与仰拱协同受力,隧底结构整体性增强。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仰拱下设置中心排水沟虽工序稍复杂,但防排水效果好,可在富水岩溶隧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3.
采用TAP(Transient Analysis Program)模型模拟了深圳市前海-南山排水深隧入流过程,通过对设计标准、超标及事故工况的情景模拟,分析系统涌浪产生的风险,并提出了控制涌浪的相关措施。研究表明,在50 a一遇和100 a一遇设计降雨情景下,系统最高总水头线处于地面之下,系统采用的大直径竖井结构和增设通风竖井,能有效控制浪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4.
波浪力作用下人工岛岛桥间易出现波能集中和雍水等情况,为了解该区域的力学性能及波浪特性,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岛桥结合部为背景,开展缩尺比为1∶40的岛桥结合部受波浪力作用试验。分析岛桥结合部所受波浪力及波浪特性参数,结合规范公式对波浪特性参数的调整系数进行推导,并对桥梁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岛桥结合部最大顶托力、侧向力分别为4 126.66 kN、96.54 kN,最大压强为123.72 kPa,与设计值对比,结合部越浪量、波峰面高程、波浪力、最大压强调整系数取值范围分别为1.84~1.95、1.14~1.65、1.64~2.91、1.27~1.42;若采取整体抬高桥梁结构0.5 m的结构优化方案,半封闭区域水动力条件改善明显,越浪量和波浪力均能减少50%以上,建议条件允许时采用该方案。  相似文献   
495.
熊国武 《路基工程》2023,(3):160-164
研究乐山至西昌高速公路(乐山至马边段)马边河大桥主墩深水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将钢套箱围堰施工设计优化为筑岛土围堰和钢板桩施工,保证汛期桥梁安全、高效施工。采用钢管柱和贝雷梁相结合的钢栈桥作为施工通道,选用合适管径薄壁钢护筒进行水下混凝土导管灌注,保证了水下桩基钻孔的精度和混凝土灌注的质量。  相似文献   
496.
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地下站隧—八达岭长城站是一个大跨度洞群集中的地下暗挖车站,具有埋深大、防灾疏散救援难度大等特点。为实现地下站隧智能展示管理,通过突破面向运营管理的站隧信息模型一致性表达、站内特定设备三维重建、深埋复杂空间虚拟场景构建及地下候车空间隐蔽工程的可视化表达技术,实现了京张高铁地下站隧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智能展示与基于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的隐蔽工程展示,构建了与站内实景空间一致的虚拟仿真场景,为旅客提供虚实交融、感知交互的出行体验服务,同时为现场工作人员在站内开展可视化综合维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