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篇
  免费   118篇
公路运输   575篇
综合类   257篇
水路运输   72篇
铁路运输   507篇
综合运输   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结合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小寨特大桥工程实际,采用工程地质钻探、槽探、洞探、现场原位试验并结合地表工程地质调绘等方法对桥位区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勘察,并对桥位的合理性、场地稳定性和不良地质体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先边坡治理后基础开挖"的施工方案,保证了大桥施工安全和工期。  相似文献   
122.
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技术原理、优越性及设备组成,通过对阁丫沟大桥下伏岩溶的高密度电法技术应用成果分析,说明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能准确地查明地下岩溶情况,推测埋深和规模,并通过钻探验证其在岩溶勘察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3.
介绍了湘桂铁路客专横寨特大桥斜岩、岩溶地质钻孔桩施工工艺,重点阐述了钻孔桩施工中出现溶洞、斜岩、地表塌陷等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4.
针对顶上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涌泥事故,通过地质调查、地质雷达探测、钻探等手段,详细研究了事故发生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分析了该隧道岩溶的发育、赋存、分布规律及规模;指出顶上隧道涌泥的主要原因是岩溶洼地及落水洞中的地表积水和残坡积水以及基岩裂隙水,经岩溶管道不断地渗透于花岗岩体与钙质砂页岩及灰岩接触部位的薄弱地带,从而形成了以垂直发育为主封闭性较好的管道溶洞。实践中结合地质补勘结果,采用跟管管棚、溶洞回填、加强溶洞段初期支护等治理措施,对顶上隧道的涌泥进行了有效处治。  相似文献   
125.
朱铭 《湖南交通科技》2011,37(2):119-121,167
叙述了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原理,通过在张花高速公路的应用实例分析,证明了采用这2种综合物探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综合判定岩溶的发育情况,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评估治理等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6.
象山隧道岩溶段注浆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广义  陈立杰 《隧道建设》2011,31(1):98-103
为了快速通过象山隧道岩溶段,贯通全隧,通过引进专业化注浆队伍,优化注浆技术,提高注浆效果,保证安全快速开挖。对原注浆方案,注浆工艺、注浆效果评定标准优化和研究,提出象山隧道岩溶段注浆施工技术,即保证了注浆效果、加快了施工进度,又节约了施工成本。通过实践应用证实优化后的施工方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类似工程中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7.
岩溶地区双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捷  马凤山  赵海军 《隧道建设》2011,(Z1):165-169
结合广乐高速公路长基岭隧道施工工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2条隧道之间岩体中含有溶洞情况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隧道围岩分别向隧道内和溶洞内变形,且变形幅度随着溶洞尺寸的增大普遍变大;隧道围岩塑性区分布位置和范围随着溶洞尺寸的不同出现明显的变化;隧道底部围岩由于拉应力的出现可能使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和岩体破坏,对其稳定性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所得结论可为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8.
三峡翻坝公路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穿越两坝一峡,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沿线季家坡隧道、鸡公岭隧道和天鹅岭隧道岩溶强烈发育,隧址区遍布断层、溶洞、岩溶管道以及断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是全线最典型的高风险岩溶隧道,也是全线控制性隧道工程。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指挥部和山东大学联合承担了西部交通课题高风险岩溶隧道不良地质预报与灾害控制研究,针对上述3条高风险岩溶隧道,开展了大量的现场试验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三峡翻坝公路是为缓解三峡坝区、葛洲坝区水运压力而建的一条重要通道,为  相似文献   
129.
在概述岩溶灾害的类型及对隧道施工危害的基础上,分析并探讨处置隧道岩溶的原则及其防治措施,最后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类似岩溶灾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0.
根据高密度电法原理、资料成果解释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说明高密度电法是公路岩溶勘察中快速、高效、经济的勘察手段,采用该法获得的成果资料定性解释简单、直观、明了,在结合地质调查、钻探资料及其它物探手段的基础上,可作出半定量一定量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