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篇
  免费   118篇
公路运输   577篇
综合类   257篇
水路运输   72篇
铁路运输   508篇
综合运输   9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以沪昆铁路麻拉寨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隧道三维数值模型,对采用大管棚加小导管综合超前支护、中台阶拱脚纵梁加固及中台阶添加临时仰拱等加固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中台阶拱脚纵梁的加固能明显增强初期支护拱脚的稳定性;综合加固措施对控制隧道围岩变形效果较好,对改善初期支护受力状态,特别是改善拉应力非常明显。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不同激振频率下隧道基底有、无桩筏基础情况下列车动荷载对隧道基底工后沉降和振动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激振频率对各测点沉降和振动速度的影响均较小,且高频激振对结构产生的危害要小于低频激振;采用桩筏基础加固隧道基底,对减小隧道基底沉降和振动速度的作用均非常明显,其最大沉降和最大振动速度比无桩筏基础时减小40.7%和74.4%,从而满足了相关要求,为隧道后期运营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22.
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预报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预报综合评估的模型,分析发生突水突泥的地质因素、综合预报方法及预报解译因素,通过对它们之间联系的剖析,研究各项预报解译因素在评估突水突泥中的影响权值,根据不同预报解译因素的评价,结合其在整个评估体系的影响权值,得到被评估段落的突水突泥的综合评估结论。研究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估可以灵活系统的根据综合预报的各项解译因素,综合评估岩溶段落突水突泥发生的可能性,可灵活应用于动态实时综合预报评估。  相似文献   
223.
大瑞铁路保山隧道建设对易罗池岩溶水系统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瑞铁路保山隧道为穿越保山盆地和怒江峡谷间的越岭隧道,易罗池泉水为保山盆地西侧边缘岩溶大泉。通过区内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水动力条件的分析,对易罗池岩溶水系统形成机制进行研究,认为易罗池岩溶水系统沿大宝盖向斜灰岩夹层发育,补给源位于向斜西翼沙河上游朝阳寨一带地表沙河水,沿灰岩夹层管道径流,于易罗池排泄,具一定的承压性,为典型埋藏型岩溶。通过分析保山隧道区与岩溶水间的水力关系,认为保山隧道揭示岩溶管道水可能性较小,隧道施工穿过向斜西翼的灰岩夹层,形成低势面后可能将会对岩溶水系统水压有一定影响,设计和施工在向斜西翼灰岩夹层段采取技术成熟的封堵地下水措施,可有效规避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224.
对井孔间岩溶发育地区采用跨孔地震CT技术,记录地震波射线穿透地质体的走时和波动能量变化,将观测到的数据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反演,重现地质体内部的结构图像,全面清晰地揭示了岩溶及裂隙发育的空间位置和影响范围。地震CT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对钻孔间区域补充了关键性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25.
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铁路岩溶隧道选线水文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继锋 《铁道勘察》2011,37(6):45-49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评价十宜铁路房县至神农架段线路各方案岩溶隧道水文地质条件,为线路方案比选提供水文地质依据。AHP法是将水文地质条件因子定量化,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各因子相对于评价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并比较各因子之间权重大小,来评价各方案水文地质条件的优劣。其优点是:从定性的地质分析转向定量的数学模型计算,解决了地质定性分析评价过程中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因子较多,而其重要程度又大小不一,由此而产生的因人而异、人为主观性带来的评价偏差。该方法可用于铁路勘察加深地质工作、可研阶段岩溶隧道的方案比选及线路方案水文地质条件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226.
岩溶区铁路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桥梁设计与施工是现代铁路建设的关键.岩溶区,由于桥址下伏岩溶发育,基岩形态复杂,溶洞众多且具有一定的连通性,因此其基础施工,特别是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常遇到上覆地层坍塌、岩面突变、溶洞漏水漏浆等复杂问题,给岩溶区桥梁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困难.结合某铁路联络线特大桥建设实践,广泛借鉴国内外岩溶区桥梁基础建设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对铁路桥梁基础设计选型及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结论:只要对岩溶详细勘察,合理设计,科学施工,严格检验,岩溶区铁路桥梁基础建设完全能够克服困难,达到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27.
鲁竹坝2号隧道是宜万铁路上岩溶发育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隧道,隧道通过地段分布规模较大的半充填型管道形态岩溶;局部地段含炭质页岩;出口通过浅埋的瓦斯地层,这些都为施工带来难题。重点探讨大型半充填性溶洞、富水区炭质页岩地段初期支护变形和瓦斯地层浅埋段隧道结构等处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8.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地区岩溶地基灾害类型及形成机理,以对其既有铁路岩溶地基灾害进行有效治理,对新建铁路岩溶地基进行合理加固,从而确保岩溶地基铁路安全.研究结论:(1) 洛湛铁路岩溶路基主要以地面塌陷危害为主,其塌陷机理主要以地下水波动引起的渗透潜蚀和真空吸蚀作用为主,同时也受人工抽取地下水影响.(2) 岩溶路基整治原则为:路堤一般采用注浆加固,路堑采用探灌结合的原则在开挖路基面进行物探及钻孔验证;对埋设较深的溶洞,宜先采用粉煤灰或砂浆充填后再注浆;对裸露或浅埋型,宜采用挖除换填或加混凝土盖板加固.(3) 地基注浆过程中边探边注,探注结合,需注意注浆压力与注浆环境变化,严格注浆质量检查,以保证岩溶地基加固效果与稳定.  相似文献   
229.
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是国内最早进行勘测设计并开工建设的高速铁路.针对石太客运专线勘测设计初期两大走向方案(阳泉南平定方案和阳泉北孟县方案),从工程地质角度出发,在收集和掌握大量地质基础资料的前提下,综合阐述、分析、对比了两大走向方案沿线的地质构造,采空区,特殊岩土,岩溶等不良地质;评估了这些不良地质时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的影响及风险;结合两大走向方案中工程地质的利弊,风险性高低,投资规模大小,推荐位于阳泉北的盂县方案.  相似文献   
230.
赵富军 《铁道勘察》2009,35(6):53-57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研究深覆盖型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发育过程和机理,对研究区岩溶土洞塌陷的危险性进行了现状和预测评价,为铁路客运专线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