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68篇
综合类   41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3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本文分析并计算了龙沟湾崩塌危岩体失稳后的的运动路径和运动形式,推算出崩塌危岩体的防治能级,提出了防治建议,为危岩体的整治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既有线由于堑坡崩塌落石造成中断行车及行车设备破损等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西安铁路局阎良工务段管内梅(家坪)~七(里坪)线病害整治情况及取得的一些效果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3.
王凤 《华东公路》2014,(2):43-44
通过以张石高速k 3+556~k 3+862段右侧高边坡为实例,说明高边坡在公路后期运营过程中,受气候、时间效应、局部地质情况差异等因素影响较大,公路养护部门应及时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果断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仁怀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解译基础上对本区进行实地调查,结合MspGis,研究了贵州省仁怀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发现本区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地裂缝、泥石流、岩溶塌陷,其中滑坡、崩塌、地裂缝地质灾害是本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占总灾害数量的96.45%。同时对贵州省仁怀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发现本区地质灾害发育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性、丛集性的特点,主要受区域内外动力地质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时间上有受降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万州地区移民迁建工程建设中形成大量的人工高切坡.特定的岩性和地层组合使高切坡非常易于发生崩塌失稳,形成严重地质灾害.笔者运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研究了万州地区高切坡地质特点和崩塌的影响因素,为高切坡的工程治理防护提供地质基础;从崩塌发生的力学本质出发,按崩塌形成力学机制对崩塌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新的崩塌分类方法;将崩塌发育...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天山公路沿线崩塌病害的详细调查和统计,分析了崩塌病害形成的条件与影响因素;根据岩体变形的力学机制,把天山公路沿线崩塌分为四种破坏模式;通过对天山公路崩塌病害形成条件分析和破坏模式的划分,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处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二组份BEC原子数密度的时间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原子数密度的长时间的动力学行为表现出与短时间动力学行为不同的结果,长时间范围内原子数密度演化呈现量子体系特有的崩塌-复苏现象,且在较大的参数变化范围内,体系的崩塌-复苏特性不会改变。此外,讨论了驱动场Rabi频率、驱动场与原子的耦合强度及BEC二组份初始相对位相差对原子数密度演化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张冠华 《北方交通》2001,24(3):27-29
通过介绍桑洲岭隧道进口段通过崩塌体所采用的各方面的技术措施,为以后公路隧道在复杂地质情况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汶川大地震触发的青川县地区次生地质灾害为背景,介绍了由地震诱发的不稳定斜坡(震裂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主要的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和特点,并对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做了统计分析。本次地震触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集群式分布的特点,即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地质灾害集中发育,而远离断裂带区地质灾害很快衰减,呈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20.
刘占峰 《铁道勘察》2007,33(1):52-55
崩塌是不良地质的一种,它的存在对铁路的运营安全影响很大。张集线的崩塌落石主要分布于旧堡至土城子之间,沿线的分布较广,落石成分以玄武岩为主,其次为麻粒岩。对该区产生崩塌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