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7篇
综合类   13篇
水路运输   48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82.
印度汽车、摩托车工业和市场发展较快,对汽车、摩托车产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对汽车、摩托车产品按照技术法规的要求实施型式批准制度。  相似文献   
83.
本刊将刊登系列文章,为大家详细介绍加拿大机动车法规认证的流程和特点。通过被美国视为"同一个母亲的孩子"的加拿大,我们也能进一步了解整个北美汽车市场准入机制的特点以及一些相关的重要理念。面对全球化经济和逐渐降温的国内车市,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已开始着眼进军海外市场。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已突破百万辆大关,同比增长高达29.7%。与国内市场的"微增长"相比,海外市场显示出迅猛的增长态势,也正成为自主品牌车企重要的未来战略市场。  相似文献   
84.
《商用汽车》2012,(10):39
2012年5月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铁政法[2012]97号)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并要求: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对民间资本不单独设置附加  相似文献   
85.
全面实施车辆技术管理,包含道路运输市场准入、退出和过程监管的全过程,既包括定期检测与强制维护,又包括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制度、货运车型推荐制度等政策规定的执行。  相似文献   
86.
崔吟红 《中国水运》2009,(11):27-27
我国水运行业率先实行改革开放,个体、集体、国积极参与水上运输,运输船舶大量增加,船员队伍也不断壮大。但由于市场准入等原因,给水上交通安全埋下不少隐患,由船舶运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出现概率也相应加大。对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事故中人的因素即船员的素质因素占绝大比例。船舶、货物、环境是客观的、无意识的,而船员是主观的、有意识的。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船员的综合素质,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87.
内河航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应予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河航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及其不足 内河航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船舶运力额度管理方法>和<老旧船舶管理规定>.这三个政策对加强水路运输管理、提高船舶技术水平、促进水路运输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内河航运市场的规模与结构、运输组织方式、运价形成机制等已发生深刻变化,水运市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问题,迫切需要对其中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水运市场管理需要的规定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88.
许民强 《世界海运》1999,22(6):22-23
分析了GATS中市场准入条款对海运业的调整,就外国航运企业在我国的商业性存在和沿海运输权问题,对我国正在起草的》航运法提出具体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9.
刘振凯 《世界海运》2011,34(7):26-27,31
相较于国际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在《海商法》订立之初就被引入,国内水运赔偿责任限制却迟迟未能在立法层面上取得突破。针对这一问题,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建立沿海和内河水运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现实需求及实际意义,并通过对比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分析这一制度在我国的立法基础。在得出肯定结论的同时,对于国内水运赔偿责任限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配套制度设立和完善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期为国内航运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90.
朱毅 《天津汽车》2011,(4):13-15,27
近年来欧盟在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开始大量采用美国自我认证的要素。文章分别介绍了欧美的2种认证制度,通过对欧盟汽车产品型式批准技术指令2010年的修订情况介绍,阐述了欧美汽车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方式上日益融合这一发展趋势,有助于我国出口企业了解国际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制度最新发展情况,更好地开拓国际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