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9篇
  免费   298篇
公路运输   4001篇
综合类   2195篇
水路运输   1339篇
铁路运输   967篇
综合运输   32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7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大规模利用拜耳法赤泥,将其作为砂石应用到公路基层,研究其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赤泥基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含水量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干密度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大而降低,7 d和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综合考虑后选定配比:水泥∶碎石∶赤泥为5∶60∶35。1 km的水泥稳定碎石赤泥基层比相同水泥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省造价839 544.5元。因此,赤泥可作为砂石在公路基层中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水泥稳定碎石(CSG)基层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的情况下不出现疲劳开裂,提出了基于结构与材料一体化控制的CSG材料强度标准的确定方法;研究了CSG基层的力学特性和疲劳特性,建立了力学强度增长模型、力学指标间的关系模型和疲劳方程;推荐了四川省典型沥青路面抗疲劳断裂的CSG基层强度标准。研究发现:CSG的各项强度指标都随养生龄期呈非线性增长,采用骨架密实结构有利于提高CSG的力学强度。提出的力学强度增长方程可以准确预估不同龄期CSG的力学强度;提出了控制疲劳开裂的CSG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与7天劈裂强度标准的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实现结构与材料一体化设计,可进一步提升CSG基层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4.
5.
郴州互通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耒宜高速公路郴州互通Gk256 620-Gk256 830段山体滑坡的形成机理,运用极限平衡原理对滑坡体进行了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边坡治理设计方案,并对该类滑坡工程提出了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目前我国首选基层结构型式,但存在水泥剂量与抗压强度成正比上升的因素,导致干缩裂缝增多的不利现象。文章介绍了采用振动成型法理论来代替传统静压成型法理论的比较结果,并从理论和实际操作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联轴式缆车的自平衡原理和计算公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既使采用单点牵引的方式,联轴式缆车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自动平衡其载货偏心产生的偏心力矩。本文论述四轮联轴式缆车的自平衡原理,推导有关计算公式并分析其适用条件,为集装箱横向缆车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停车问题已成为诸多城市的难题。本文在分析了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供应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停车设施供应与停车需求关系模型以及停车设施供应与路网容量平衡关系模型,对如何合理确定城市中心区停车泊位供应量进行了探讨,并在浙江省台州市滨海工业城启动区块的停车设施供应规划中得到应用,可为我国城市中心区静态交通设施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根据线性代数理论,证明了对于受空间任意力系作用的单个刚体的平衡问题,最多只有6个独立的平衡方,发未知力系汇交子一点时,或者未知力系为力偶系时,只有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处在社会经济转型与持续调整增长阶段,社会非稳定因素与日俱增,社会经济转型给整个社会带来进步与繁荣,也给社会带来冲突与动荡,但是,中国的社会经济顺利转型又必须在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进行,因此,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是实现社会经济转型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