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7篇
  免费   82篇
公路运输   1467篇
综合类   747篇
水路运输   591篇
铁路运输   617篇
综合运输   13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迅猛增长,半固态甚至全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也日益普及。尽管液态锂离子电池已有安全检测标准,但新一代半固态电池尚缺乏此类规范。本文综合国内外现有标准中热失控测试要求,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分析,提出了适合于半固态甚至固态电池的热失控测试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其适用性,旨在为国家标准修订提供数据支持和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962.
963.
964.
965.
热伤害是引发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引起的失效类型和涉及部件多种多样。发动机及排气系统作为汽车主要高温部件,其周边受热部件是整车热伤害的防护重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热流场分析为基础,在保证冷却系统匹配没有问题的前提下,识别布置、材料、结构和工艺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预防,避免热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6.
热管理系统控制是实现高效热管理性能和低系统能耗的关键。利用AMESim搭建了纯电动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模型,基于逻辑门限控制原理搭建了该系统的控制策略,针对压缩机转速控制分别采用了PID和模糊推理的控制方法,以世界统一的重型商用车辆瞬态循环(World Transient Vehicle Cycle,WTVC)工况为基础,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模型进行仿真,对被控对象的温度响应和系统能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并行状态的控制策略能满足各子系统制冷、制热及热舒适性的需求,模糊控制相较于传统PID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和能耗水平。  相似文献   
967.
随着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汽车制造商逐步将研发重点转向动力电池和智能化控制方向。由于动力电池的化学特性,温度对动力电池充放电性能与安全性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电动汽车开发中,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基于现存主流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结构,结合特斯拉汽车的八通阀热泵系统技术,分析了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热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同时针对动力电池在低温工况下会出现冷车掉电、续航里程短、充电功率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68.
为了研究温度对砂岩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对25~500℃区间内5种温度水平下的红色砂岩开展巴西劈裂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抗拉强度变化情况将温度划分为3个区间(25~200、200~400、400~500℃),高温处理后的红色砂岩抗拉强度受温度影响而发生劣化,抗拉强度随着温度升高先缓慢减小而后下降速度加快,200℃是砂岩阈值温度;砂岩的劈裂破坏模式也由单一主裂纹破坏变为主裂纹和伴生裂纹破坏;声发射特征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大致经历声发射活跃期、微弱期、平静期。温度导致岩石内部矿物成分、晶体间隔、晶间水状态和结合离子键发生改变,是导致岩石发生热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9.
使用Ansys软件分析了冷却模块产品的温度场和应变分布,并预测失效位置;同时,在试车场内和试验台架上对测点位置进行了耐久工况应变测试。利用雨流统计法处理应变数据,得到应力幅和循环次数的关系,并使用S-N曲线和Miner法计算了试验工况造成的损伤。使用损伤等效的方式,在某冷热循环条件下,确定了等效到试车场总损伤的循环次数。试验验证确认了实验室条件下热疲劳与试车场实际工况的等效性良好。尽管需要进一步探究温变速率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但其疲劳寿命的研究在工程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依据,可用于评估产品的热疲劳性能。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温变速率对热疲劳的影响方面,以提高该方法的工程应用性。  相似文献   
970.
为了在路面养护工程中更好地利用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了RAP掺量均为80%的热拌及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对其进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采用耗散能法分析普通再生剂和温拌再生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并与新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虽不及新拌沥青混合料,但显著优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2) 3种沥青混合料达到疲劳破坏时的累积耗散能和疲劳寿命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此关系不受再生剂种类及是否掺加RAP的影响,由此可通过线性拟合得到用累积耗散能表示的疲劳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