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78篇
  免费   306篇
公路运输   3316篇
综合类   1288篇
水路运输   15953篇
铁路运输   1165篇
综合运输   462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796篇
  2013年   963篇
  2012年   1682篇
  2011年   1571篇
  2010年   1194篇
  2009年   1405篇
  2008年   1545篇
  2007年   1161篇
  2006年   1773篇
  2005年   1762篇
  2004年   1382篇
  2003年   991篇
  2002年   641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323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323篇
  1994年   285篇
  1993年   263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78篇
  1987年   2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荣忠 《中国港口》2005,(11):56-57
凡是关心国际港口市场媒体的人都知道,2004年新加坡港务公司(PSA)所拥有的4座集装箱码头和2座多用途码头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60万标准箱,比2003年的1810万标准箱净增25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率为14.1%,从而以极小的差距排在中国香港后面,再一次成为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口,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82.
源远流长的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当奔流而下在即将融入东海的怀抱,作最后一个回眸时,欢笑的目光便倘佯在长江入海口的那一岸沃土、那一池港湾。多少岁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太仓以欢畅的情怀迎来中国航运起步、发展的每一艘航船,以深沉的目光伫送川流不息的舟楫从长江走向大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3.
本文为中国台北完成的亚太经合组织龙门吊调查课题摘要  相似文献   
84.
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副总裁包起帆为主,与上海海运学院共同开发研制的“上海港集装箱智能化管理成套技术”科研项目,日前通过了上海市科委专家的评审鉴定。该课题研究项目包括集装箱的生产、管理、设备状态监控、E港口、工艺仿真优化等5个方面,其中申请国家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该项目的应用,实现了生产的实时与数据的准确性和集装箱装卸的高效运作。本刊特予推荐刊登。  相似文献   
85.
中国南极长城站码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使得其建造极为特殊和困难,文章介绍了在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下码头的施工建造。  相似文献   
86.
中天高科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中辉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宏世通达商贸集团与美国安德西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共同出资组建的中美合资企业.公司坐落于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武清开发区,拥有近7万平米的现代化联体厂房,引进了大量美国先进生产设备、生产用零部件及原材料,拥有两条旅居房车生产线、一条豪华商务车生产线和一条加长礼宾车生产线,是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特种车辆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87.
中国集装箱港口合作竞争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敏 《集装箱化》2005,(1):26-28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中国集装箱港口之间的激烈竞争,我们从博弈分析角度通过对所构建的博弈模型的重复博弈分析,提出集装箱港口之间合作竞争的理念,阐明中国集装箱港口之间合作竞争是可能与必然的。  相似文献   
88.
在介绍双小车岸边起重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宁波港双小车岸边起重机的特点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9.
2005年1月20日,新年伊始,戴纳派克公司及其代理商北京东方常林贸易有限公司在北京的九华山庄召开了“戴纳派克产品北京地区用户恳谈会”,并举行了戴纳派克轻型设备全国巡演出发仪式。  相似文献   
90.
卢成 《集装箱化》2005,(4):36-37
封具(Seal)的应用历史悠久。在推行集装箱的先进运输手段之后,对封具的推广和应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早期所使用的封具结构简单而且单薄,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用非常简单的破坏手段使其失效,因而只能当作一种“象征性”的权宜之计。尽管后来人们又对它辅之比较严格的管理手段,使其在被破坏之后极易被察觉或者是发出声光警报,但终究难以抗拒暴力者明目张胆的恶劣行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