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127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21.
潜射导弹燃气蒸汽式发射装置的内弹道建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射过程中的内弹道建模是潜射导弹变深度发射的关键技术之一。按冷却水状态将燃气—蒸汽式发射装置发射过程分为4个阶段,本文主要针对各阶段的内弹道进行理论分析和建模,得出了整个发射过程中发射筒内的内弹道模型。将该内弹道模型应用于某实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这表明该内弹道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发射筒内工质气体的状态参数及导弹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122.
鱼雷直航弹道是其水下航行弹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滚又是鱼雷航行弹道的一个普遍现象,而横滚对直航弹道的最大影响是航向偏差,这个问题一直是直航弹道研究的重点.文中指出鱼雷上爬(下潜)和地球自转引起的转子轴与鱼雷纵轴的夹角是横滚产生鱼雷航向偏差的根源,并对此展开了定性分析和实例解算,得出相应结论.结合装备及使用情况,提出并详细论证了相应的补偿方法.综合分析表明,通过鱼雷技术准备时提前进行补偿或在组织射击时进行提前角(转角)修正,可以较好地解决因横滚而产生的鱼雷航向偏差问题.  相似文献   
123.
鱼雷跟踪目标深度起伏机理分析及全弹道数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鱼雷跟踪目标时的深度起伏现象,从水声传播原理和鱼雷跟踪目标时深度平面的控制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等效声线的建模方法,通过设置工况条件,对鱼雷进行了全弹道数学仿真,得到了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4.
水雷潜布弹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水雷离开潜艇发射管后的受力情况分析,导出水雷潜布弹道方程,并给出弹道计算程序。在受力分析中,引入压心不变概念,对流体动力参数作了新的处理,使计算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125.
本文介绍的是能使弹射气体在密封环周围的某个区域旁通的装置和方法。该密封环安装在导弹后端与发射筒之间,可对导弹后端提供一个定心力,以确保导弹发射期间稳定筒内弹道。  相似文献   
126.
采用基于气体动力的高速射弹并联发射装置,开展并联射弹水下运动的实验研究。利用高速摄像机得到射弹水下运动的画面,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出流场的演化过程以及射弹的弹道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并联射弹空泡的演化机理和脱落特性,得到了射弹间距对并联射弹水下运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并联射弹双空泡受彼此流域压力梯度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演化特性。随着射弹间距的增大,双空泡之间的耦合影响逐渐减弱,下方射弹空泡尺寸逐渐增加,弹道稳定程度逐渐增强,异步并联射弹的尾迹脱落由分叉模式到靠拢模式最后为孤立模式。实验结果对水下多弹体的并联发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在运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浮标水下无动力运动弹道数学模型,编写Matlab程序实现了弹道仿真,获得了浮标在水下运载体右正横方向上的位移,并基于此建立了运载体水下定位模型,最后针对此模型对水下运载体的定位误差进行了初步分析,其定位误差满足一般水下运载体导航要求.  相似文献   
128.
航天控制工程中跟踪系统常随某一弹道运动,飞行器控制软件在无具体外接设备传送弹道时能否调试到理想状态,除非有一仿真软件能模拟这一过程.提出动态弹道的构造方法及编程要点,更广泛的普遍构造方法,具备动态仿真弹道功能的调试器在控制工程中可帮助开发者快速开发监控软件.  相似文献   
129.
根据梯形齿同步带传动额定功率计算公式,推导出同步带传动的极限速度和最佳速度计算公式;求出了7种梯形齿同步带带宽为基准宽度、啮合齿数系数为1时的极限速度和最佳速度.  相似文献   
130.
腕上赛车     
徐思淼 《汽车生活》2010,(3):145-147
急速飞驰、引擎轰鸣,刹那间风云变色,只留下轮胎与地面碾咬的灼灼痕迹……或许我们没有机会驾驶专业赛车去追逐梦想中的极限速度,但当腕上的计时码表开启计时的那一瞬间,依旧能带来分秒必争的紧张与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