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61篇
公路运输   65篇
综合类   55篇
水路运输   499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31.
天津港主航道扩建工程中边坡坡度及备淤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天津港主航道扩建工程中通过对边坡及备淤深度的研究及调整,节约大量投资,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32.
陈孝华  何应道  封坤  郭文琦 《公路》2023,(1):391-400
为研究河床冲淤作用下公轨合建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性能,以某公轨合建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实体地层-结构模型,对隧道和内部结构的变形、内力以及地表的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河床冲淤作用下盾构隧道的纵向受力及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结构能够增大隧道的刚度,减小隧道的不均匀沉降;河床淤积高度达到13 m时,考虑内部结构时隧道的竖向位移较之无内部结构时减小了9.4%;河床冲刷深度8 m时,考虑内部结构隧道跨中位移仅回弹了30.2%。(2)内部结构能够分担河床淤积所产生的部分荷载,使得管片内力减小,提高隧道的承载能力;在河床淤积作用下,考虑内部结构隧道最大MISES应力较未考虑内部结构时减小了27.2%。(3)隧道与内部结构在受到河床冲刷作用时发生回弹,当管片在横向上恢复的变形与内部结构在横向上恢复的变形不协同时,内部结构就会在上层侧墙与管片连接处产生挤压,产生较大的应力值,因此该部位应作为关键部位进行适当加强。(4)隧道的内部结构能够减小由于河床淤积所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河床冲刷所引起的地表回弹。(5)内部结构在变形缝位置时的MISES应力值大于其他部位,在施工时应当注意内部结构变形缝的...  相似文献   
633.
针对向家坝枢纽日益增加的通航需求,为保障向家坝枢纽正常运行,2019—2021年对向家坝近坝通航水域持续性水沙监测,采用3年的实测地形资料,结合向家坝库区水沙特性对重点水域冲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坝上游翻坝码头逐年淤积,但淤积量不大;凉水井码头逐年冲刷,冲刷区域主要位于深槽;坝下游航道冲刷较为明显。须持续对加强翻坝码头和坝下通航水域监测和分析,以保障涉水建筑物稳定、船只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634.
交叉河口淤积影响船舶正常航行,易发生搁浅事故。为充分发挥航道的航运功能,应及时分析碍航原因,制定航道疏浚方案,确保航道通航顺畅与安全。以通扬运河与泰东河交叉河口为研究区域,构建二维Delft 3D水沙模型,结合实测分析其泥沙运动规律与地貌演变特征。基于不同疏浚高程和疏浚边坡设计6个航道尺度方案,并通过模拟分析得到兼顾过往船舶航行安全和疏浚经济成本的优化方案。本研究可为类似交叉河口的航道尺度设计与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35.
以尼日利亚莱基港项目为依托,针对项目所处海域掩护条件和水深条件差、沿岸输砂冲淤明显,以及波浪周期长、波高大、波向集中的建港条件,围绕工程建设后对上下游岸滩的治理、平衡以及新建对泊稳要求较高的集装箱码头等核心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物模试验等研究方法,结合工程造价与工期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定项目的总体布置思路、进港航道与防波堤走向、码头前沿线等总平面布置要点,形成科学、经济、合理的总平面布置方案,提出和总结了在强涌浪、强冲淤海域建设码头的总体平面布置的新思路及设计方案概要,为类似条件下的海港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36.
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对长江下游徐六泾河段深潭的发育、发展等演变特征及活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前,主槽最低点一般在-40 m以内,无明显的深潭存在。2003年后,受苏通长江大桥等工程建设影响,出现-40 m以下深潭。此后,随上游来沙减少及两岸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实施,深潭冲深发展:2007年后冲刷至-50 m左右,2020年刷深至-70 m以下。相关研究表明,桥梁工程对水动力和河床冲淤的影响范围一般在5~6 km,加之徐六泾河段下段为展宽段,水流减缓,深潭无明显冲刷下移的趋势,对下游海太过江隧道的布设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但考虑深潭冲深发展,需加强对深潭变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637.
排水固结法是欠固结海相淤泥加固处理的有效方法,FDP工法(增压式真空预压)在常规真空预压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具有防淤堵、无缝连接、降水增压和水气分离等技术特点,具有节能减排和加固效果好的技术优势。系统介绍了FDP工法的技术特点,通过某深厚软土路基处理的应用,验证了FDP工法的优越性,经加固后检测可知,工后沉降(98~176 mm)<300 mm,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淤泥改善为淤泥质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有显著提高;原状土十字板剪切强度提高幅度93%,重塑土十字板剪切强度提高幅度168%,灵敏度降低幅度41%,地基稳定性提高,土的结构性减弱;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小于100kPa;处理效果较好,可为类似软土工程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8.
减少冲刷坑深度是桥梁设计与维护中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探明促淤网格的安装位置等对桩墩局部冲刷坑促淤修复效果的影响,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促淤修复率随促淤网格安装位置、网孔大小等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促淤修复率受来流强度的影响不大,受网格的相对安装位置影响很大;为提高促淤网格的稳定性和促淤修复效果,促淤网格应安装在沙波波谷以下尽可能高的位置,以获得尽可能大的促淤容量,增大网格的促淤深度;网格的相对网孔孔径越小,网格安装位置对冲刷坑促淤修复效果的影响越显著。最后,提出了促淤网格防护下的最终促淤深度计算公式,为今后促淤网格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9.
八卦洲右汊进口段实施了系混凝土软体排全断面护底工程。但由于八卦洲右汊是主汊,水深流急、地形变化复杂,进行河床全断面整体铺排施工难度大。为明晰软体排在该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多次采集工程区水下地形数据,通过多波束效果图检测软体排铺排质量,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不同时期工程区河床变化,更好地掌握工程整治与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完工后工程区河床由以冲刷为主转为以淤积为主,最大淤积幅度可达7.87 m,工程阻止了进口断面进一步扩大;2020年特大洪水后,工程区河床整体淤积量和淤积面积持续增加,淤积面积占比由66.6%上升至83.9%,淤积量由41.4万m3上升至54.5万m3;全断面软体排护底工程运行稳定,发挥了工程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640.
窦希萍 《水运工程》2006,(Z1):159-164
通过对长江口径流、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的泥沙运动规律的研究,开发并建立了长江口全沙(悬沙和底沙)数学模型.大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该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长江口地区的潮位、流速、流向、含沙量、底沙、分流比、南北槽地形变化和台风暴潮造成的航道骤淤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全沙模型研究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二、三期工程实施后航道的年回淤量和回淤分布以及发生"二碰头"和"三碰头"时的航道回淤量.一、二期工程建成后的航道实测回淤资料表明,全沙数学模型所预报的航道回淤分布和淤积总量与实测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