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篇
  免费   57篇
公路运输   327篇
综合类   230篇
水路运输   416篇
铁路运输   167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本文介绍桥梁悬拼施工过程中各块箱梁平面和标高的测量控制方法,以及施工过程中悬臂的挠度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62.
斜拉索无应力索长是斜拉桥施工和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常用的悬链线算法虽然可以精确计算出拉索无应力索长,但计算过程繁琐,不便于工程上应用。笔者基于悬链线理论,通过建立索端水平分力与拉索无应力长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水平分力为迭代控制参数求解拉索无应力索长的实用迭代算法。将该法运用于在建黄舣长江大桥无应力索长计算,并与常用悬链线算法进行对比,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该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且计算简便的特点,便于实际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沪宁城际铁路跨娄江(85+135+85)m三孔一联连续梁为全线最大跨度连续梁桥,采用挂篮悬浇与支架现浇组合施工,此类大跨度连续梁采用两种不同工艺的组合施工,主梁的线形控制非常关键,文章结合该桥主梁线形控制的施工实际,介绍连续梁的施工方案、线形控制的目的和要点、线形控制的计算分析方法,为同类桥梁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65.
利用四跨双曲拱桥墩台,拓宽改建成中承式肋拱。拱肋在桥面以上按新建桥宽设置二榀半行拱肋;拱肋在桥面以下弯折抵承到墩、台帽上。拱肋弯折处设强大横梁,它与拱肋及桥墩台间设置桁架式联接系以保证空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66.
通过东营港几项航道整治建筑物工程的实践和与传统技术的比较,介绍水力插板在建设航道拦沙堤坝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7.
本文对淠河总干渠特大桥48m+80m+48m悬灌连续梁施工方案进行了介绍。就其中较为重要的0#块、挂篮设计、挂篮预压、合拢段施工等过程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8.
《水道港口》2008,29(1):53
本刊从安徽省港航管理局获悉,安徽重点工程项目——沙颍河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将于2008年开工。工程拟总投资17.64亿元,工期为3年。工程按四级双线航道、通航500t级船舶标准建设,主要进行188.8km航道的改线、护岸、截渗和界首沙颍河桥等6座桥梁改造等项目。  相似文献   
69.
枢纽下游河床清水冲刷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小兵  李一兵 《水道港口》2008,29(2):106-112
天然河流修建水库后,下游河道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河床冲刷粗化。河床冲刷与粗化的研究在水利、水运、水电工程中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是解决山区及丘陵区水利工程面临的河床冲刷粗化所引起的河床演变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都对冲刷粗化问题进行过研究,文章意在总结已有枢纽下游河床冲刷粗化的研究成果,包括冲刷与粗化机理、冲刷粗化起动流速计算、粗化输沙率计算、粗化层级配计算、极限冲刷深度计算及冲刷后水位降落计算等。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述评,为后续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作出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70.
利用厦门湾地区多时相遥感图像反演出表层悬沙浓度分布图,进而定性分析不同径流和潮流下悬沙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九龙江河口湾为该地区悬沙浓度最高的区域,分布上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全湾悬沙来源主要为两部分:径流来沙以及波浪和潮流掀沙。潮流运动是泥沙输送的主要动力,由于弗劳德数分布不同而引起的潮流挟沙力空间差异,是影响厦门湾悬沙分布的主导因素。利用实测泥沙资料将不同时相下瞬时悬沙浓度转换为全潮平均悬沙浓度以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悬沙浓度具有大潮大于小潮,枯季大于洪季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