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45篇
公路运输   321篇
综合类   294篇
水路运输   351篇
铁路运输   741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载ATP系统的总线应用,分析车载ATP总线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案例,提出ATP总线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2.
误码率可用来衡量SDH的传输质量。为此介绍误码检测原理以及常用的误码判断方法,并举例说明误码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33.
<正>随着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的有序开展,铁路部门对运输安全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视频监控、报警控制、网络实时传输、数据存储等均面临着用户更高的要求。数字视频编码器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产品,近几年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新技术不断涌现,芯片处理能力不  相似文献   
34.
传统检测技术在桥梁结构检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但由于需要进行传输线缆的布设,往往造成工作量大、干扰因素多等诸多不便。基于无线技术的桥梁智能监测技术,在无线收发模块以及移动技术成熟之后,丰富了桥梁测试技术。无线传感测试以及无线传输等技术给桥梁检测带来了诸多方便。本文在分析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监测技术发展历史以及无线采集系统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智能无线技术在桥梁检测/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为了求解中央供电两端接受式无绝缘轨道电路最大传输距离,本文根据此种轨道电路在调整态、分路态、断轨态3种工作状态下的四端网数学模型,在不同的初始参数下仿真分析了轨道电路在断轨态和分路态下的转移阻抗的变化情况,得出轨道电路在断轨态转移阻抗的最小值大于分路态转移阻抗的最小值,以此简化了求解轨道电路最大传输距离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求解此种轨道电路最大传输距离的计算方法。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轨道电路最大传输距离,为此类型轨道电路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从重载组合列车的综合试验入手,针对重载组合货物列车的特点,设计出重载列车试验方案,研制出了一整套适用于长大货物列车的无线网络传输的分布式纵向动力学、牵引及制动测试系统,并且成功地应用于多次大秦线、大包线等万吨级和2万t级重载列车的试验中,彻底解决了长大货物列车的测试难题。  相似文献   
37.
介绍支持复杂调车作业的调车监控系统的几项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案(系统控制精度、多台机车同一区域作业和换场控制)。  相似文献   
38.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定位,以及通信网络数字化趋势下传输系统承载业务接口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传统的OTN(开发式传输网络)技术、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重点阐述以PTN(分组传输网络)技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展望PTN技术在地铁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通信传输系统在客运专线、高速铁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载通信专业的数字调度、GSM-R铁路无线移动通信、数据网、综合视频、会议电视等业务;承载信号、信息、防灾、牵引供电、电力等专业业务;承载CTCS-2级列控系统和基于GSM-R无线通信系统的CTCS-3级列控系统。因此,应高度重视优化铁路通信传输网结构,为铁路通信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结构合理、符合未来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0.
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介绍了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4个发展阶段,着重介绍了通信控制方式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