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29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上海市劳动者报酬份额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增长、相对稳定三个阶段。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发现,结构升级和进出口贸易促进了上海市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增长,而资本深化会削弱这种增长。进一步比较发现,与浙江依赖进出口贸易,江苏归咎于FDI不同,上海市劳动者报酬份额上升的特色动力在于结构升级。因此,实现产业间、产业内结构升级,放开资本管制和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今后提高上海市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2.
媒体之音     
《世界海运》2010,(7):7-7
现有的特别补偿制度和SCOPIC条款存在诸多问题,需在海难救助法中建立相对独立的环境救助制度。这种新制度应克服现有制度之不足,有效激励救助人迅速施救,确立环境救助报酬并体现奖励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63.
利用线性优化理论和数学建模方法,对学院教职工最优化付酬方案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最优分配教职工报酬的控制模型,为主管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64.
雇主支付医疗保险是福利报酬的重要形式之一,通常由雇主在团体形式的基础上提供。已往研究很少关注雇主支付医疗保险对雇主收益的影响。文章在成本-收益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雇主支付医疗保险中的雇主收益。为雇员支付医疗保险可以节约雇主成本并提高雇员、组织绩效,从而为雇主带来收益。研究雇主支付医疗保险中雇主的收益,可以为雇主决策是否为雇员支付医疗保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5.
论海难救助报酬的估算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外有关海难救助的国际公约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以及相关案例中的做法,针对海难救助中救助报酬数额的确定,救助报酬在共同救助人之间以及救助船东、船长和船员之间如何分配进行讨论,并提出我国应在有关法律中确认船长、船员的救助报酬请求权。  相似文献   
66.
声明     
为实现期刊网络化,我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龙源期刊网、重庆维普资讯网、教育阅读网、博看网和汽车维修与保养网全文收录。本刊所付稿酬已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再另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网站收录,投稿时请特别注明,以便做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许多省市将它作为支柱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被放到重要位置。但是,很多地区在发展汽车产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具体情况,汽车产业相关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经营效益不容乐观。本文以数据包络分析(DEA)为分析工具对全国31省市汽车产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各地区汽车产业生产经营情况。  相似文献   
68.
随着个人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个人所得的性质,利用税法的制度性缺失,合理安排和划分个人所得,选择各种纳税筹划方法,开展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将是提高个人实际收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9.
船舶和货物在海上运输中,除了会遭受实质的损失或损坏外,还会遭受其他非实质损失,一般是费用或者金钱的支出。海上保险人赔付的被保险人的费用支出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单独海损下赔偿被保险人修理船舶的合理费用;二是因承保风险引起的救助费用;三是被保险人应当承担比例的共同海损费用支出,包括其应当承担的共同海损分摊;四是被保险人为了避免或减少保险标的的损失而支出的施救费用。本文首先对海  相似文献   
70.
汪洋  姜彤 《航海》2014,(4):16-19
在国家主管机关控制的海难救助中,普通商船作为应召救助人被征召后受救助主观机关指挥实际实施各类救助作业,应依法取得救助方法律地位,直接享有关于救助作业的权利和补偿。在救助方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行使的时效期间问题上,应该综合考虑救助方与被救助方法律关系的现实状态、是否存在放弃时效利益、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情形并最终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