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6篇
  免费   114篇
公路运输   828篇
综合类   691篇
水路运输   464篇
铁路运输   400篇
综合运输   3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针对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导致乘员在碰撞前出现身体前倾和离位的现象,提出了使用可逆预紧安全带可以改善该现象,并且研究了在AEB和可逆预紧的联合作用下对不同坐姿乘员的保护效果。建立了某车型驾驶员侧包括正常坐姿和四种离位坐姿的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了验证。以五种坐姿乘员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无AEB无可逆预紧,有AEB无可逆预紧,以及有AEB有可逆预紧三种情况下乘员的位移和损伤。结果表明:在只有AEB的作用下,碰撞发生后会增加乘员的离位,当初始坐姿为离位状态时更加严重,导致局部损伤增加,尤其是胸部损伤。在AEB和可逆预紧的联合作用下,各种坐姿下由AEB导致的离位得到改善,对于前移直立坐姿OOP02和左倾坐姿OOP03还能起到纠正初始离位的作用,各部位损伤指标和损伤风险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2.
文章应用整车碰撞有限元模型与THUMS人体模型,对该车低速碰进行了气囊匹配分析,分析了该车在25kmph、28kmph、30kmph、32kmph的低速碰撞情况的人体伤害情况,得出了该车在30kmph时,且气囊在35ms起爆时,人体伤害最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3.
车辆一旦遭遇碰撞,损伤就会产生,在对碰撞损伤的修复过程中,误差、累积误差无处不在,时时发生,我认为误差并不可怕,系统累积误差符合设计要求。系统的性能就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24.
基于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往模态柔度损伤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MFCI(aver)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损伤前后的模态柔度矩阵各列元素进行代数平均,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模态柔度向量{fu}和{fd}的元素,然后利用差分法求出模态柔度曲率,最后将损伤前后的模态柔度曲率差值按损伤前的模态柔度曲率值进行归一化,从而得到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指标.对简支梁和连续梁,采用MF,MFC,MFCI(aver),MFCI(max)4种结构损伤指标进行损伤识别效果比较的结果表明: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在识别过程中,由于用模态柔度列向量代替模态柔度矩阵,避免了大型矩阵运算,明显提高了识别速度;对数据进行平均处理,明显改善了抗噪能力.  相似文献   
125.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8,15(B12):112-114
分析了我国城市建设中,在建筑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6.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车辆一旦发生碰撞事故,车身就会损伤。在对车身碰撞损伤进行修复过程中.误差、累积误差无处不在。误差其实并不可怕,只要车身系统累积误差符合设计要求,性能就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27.
<正>编辑同志:前不久的一天早晨,我村村民杨某在去村后自家塑料大棚的路上,被一辆快速驶来的农用三轮车撞伤,肇事车逃逸。杨某因车祸造成左下肢骨折及全身多处损伤,目前正在住院治疗,已经花费医疗费近万元。事故发  相似文献   
128.
损伤识别技术的研究最早于二十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本文对国内外工程结构损伤诊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9.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刚性材料的广泛应用.刚性结构车身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使司乘人员的安全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保障.但是伴随着现代道路的发展和汽车数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随之上升.“二次碰撞事故”也频频发生。这样,如何对待现有汽车的“二次碰撞修复”就受到业内广大专业人士的关注。“二次碰撞损伤”修复与“首次碰撞损伤”修复相比显得尤其艰难。  相似文献   
130.
针对输送带各种常见的损伤,对多种修补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冷粘修补工艺及冷粘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