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3篇 |
免费 | 12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20篇 |
综合类 | 328篇 |
水路运输 | 1141篇 |
铁路运输 | 412篇 |
综合运输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3.
对于土石混填路基强夯处治效果的评价,还没有比较好的无损检测手段。采用测量面波速度的方法来评价强夯加固处治措施的效果,在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及特点后,结合梁长高速公路的路基强夯实际工程,应用该方法对该段高速公路的路基压实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强夯处治前后面波速度的变化反映了岩土力学性质的变化,利用测量面波速度的方法可以评价强夯加固处治措施的效果,瑞利波法用于评价强夯施工效果高效、准确,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4.
高速铁路隧道出口微压波及其主被动减缓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国外模型试验、现场量测和数值模拟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铁路隧道出口的微压波的特征参数、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对微压波的各种辅助型减缓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针对国内铁路隧道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5.
应力波反射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应力波反射法在混凝土灌注桩检测上的应用效果.并且根据反射波曲线的不同形状,从理论上和施工中进行分析、判读。 相似文献
46.
对世界各国地铁钢轨波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其普遍性与时间集中性,及其与曲线、轨道结构、车辆及其他因素相关性等典型特征,并对其分类方法、形成机理和治理措施进行了综合评述。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普遍存在于地铁与有轨电车线路中,在新线开通初期与线路改造初期最为严重;一般而言,相对于直线和大半径曲线,小半径曲线的钢轨波磨最为普遍,低轨侧波磨波长短,幅值大,但也有例外,部分大半径曲线及直线上也有分布;波磨的波长特征和发展速度与轨道结构密切相关,轨道结构及部件不匹配时,易出现快速发展的波磨;车轮踏面廓形、轮对定位、悬挂刚度与簧下质量等车辆结构参数会对波磨萌生、发展与表现特征产生影响;波磨的产生还可能与钢轨材质、牵引和制动、运行环境、湿度及摩擦因数有关。地铁钢轨波磨的形成机理主要基于轮轨系统共振、轮轨黏滑(摩擦自激)振动、钢轨振动波反射等理论,对波磨形成过程的纵向动力学影响与系统非线性因素考虑不完善,关于黏滑自激振动与轮轨负摩擦特性对波磨影响的认识还不统一,难以解释直线以及曲线高低轨波磨特征的差异等,对波磨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理论上的主动预测和试验验证;各国主要以钢轨打磨来控制波磨发展,通过调节轨道结构、运行环境,采用钢轨吸振器和轮轨摩擦调节装置,以及优化车辆设计等主动措施来控制波磨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开展;未来应针对车辆-轨道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实际运行工况下的轮轨微观接触行为和黏滑自激振动特性,开展车辆-轨道系统的轮轨动态磨耗演化仿真,掌握地铁钢轨波磨形成机理和关键因素影响规律,提出控制地铁钢轨波磨的主动措施和轮轨匹配优化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7.
为分析钢轨波磨、车轮多边形等轮轨短波不平顺条件下轴箱转臂节点性能对轮轨耦合振动的影响,分别从仿真计算、现场试验和台架试验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建立车辆-轨道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钢轨波磨和车轮多边形对轮轨耦合振动的影响,并在武广高铁进行了钢轨波磨条件下新、旧轴箱转臂节点对轴箱振动响应的影响试验,在滚动试验台上进行了高阶车轮多边形条件下新、旧轴箱转臂节点对转向架振动响应的影响试验;对已服役运用120万公里的A、B型轴箱转臂节点进行了1 000万次疲劳耐久性试验,论证了服役轴箱转臂节点疲劳可靠性的安全裕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钢轨波长为120 mm,车轮多边形为20阶,钢轨波磨和车轮多边形波深均为0.04 mm的条件下,当轴箱转臂节点径向刚度由40 MN·m-1增加到200 MN·m-1时,钢轨振动加速度、轴箱振动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基本不变,在钢轨波磨和车轮多边形等短波激励下,轴箱转臂节点刚度变化不会对轮轨耦合振动产生明显影响;随着疲劳试验次数的增加,轴箱转臂节点径向和轴向刚度均逐渐下降,退役轴箱转臂节点在经历1 000万次疲劳耐久性试验后外观状态基本无改变,芯轴与橡胶粘接部分出现轻微开胶和裂纹,开胶和裂纹深度不大于5 mm,橡胶本体均无裂纹,各项性能满足《机车车辆用橡胶弹性元件通用技术条件》(TB/T 2843—2015)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48.
通过室内试验,采用冲击弹性波技术测量混凝土的动弹模,研究了橡胶粉及掺量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冻融次数较少时,适量掺加橡胶粉,混凝土的质量增加、动弹模降低、相对动弹模增加、抗压强度有所降低,橡胶粉掺量对抗冻性能影响不大;但冻融次数较大时,适量掺加橡胶粉,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减小,动弹模、相对动弹模及抗压强度增加,抗冻性能增强,最佳橡胶粉掺量为15~20 kg/m3.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分析,揭示了掺加橡胶粉提高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微观机理.研究成果可为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9.
磁浮列车明线交会横向振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气动力对磁浮列车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以上海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 采用动网格技术, 通过求解三维可压缩非定常N S方程对磁悬浮列车在相对速度860 km/h交会时的气动力进行数值模拟; 同时将车体、悬浮架作为弹性体, 悬挂系统作为弹簧阻尼单元, 建立了详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对考虑列车交会瞬态压力冲击作用下的高速磁浮列车进行了横向振动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流场数值计算出的最大压力波幅值与实车试验结果两者差距小于6%;仅考虑轨道不平顺时, 磁浮列车的横向振动较小, 而在考虑磁浮列车高速运行时产生的交会压力波的情况下, 车体却产生了较大的横向振动, 底架最大横向加速度达1 5 m/s2, 经过二系悬挂的缓冲作用后振动明显减小, 悬浮架最大横向振动加速度约为0 7 m/s2。 相似文献
50.
在对Fluen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对磁悬浮列车穿越隧道引起的压力波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出了隧道内的压力波时程曲线。并将隧道内的压力波动情况与列车的运行情况相结合,对压力波在隧道内的传播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这对磁悬浮铁路隧道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