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4篇
  免费   58篇
公路运输   1360篇
综合类   384篇
水路运输   3105篇
铁路运输   1364篇
综合运输   9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无刷直流永磁电机 的电源虽是直流电,但其内部绕组中的电流仍是交流电,其旋转部分犹如同步电机的磁极转子,其结构及电磁原理与同步电机相似。参考同步电机电枢反应理论来分析,计算和设计无刷直流永磁电机的方法可在工程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SS3机车牵引电机主极断线故障分析和对策遵义机务段(遵义563004)杨佐长1概述我段自1990年12月使用SS3型电力机车,1992年开始落修电机,电机落修情况如表1。表1电机落修-览表从表1可以看出,牵引电极主极断线故障占落修电机的60%,电机落...  相似文献   
13.
SS3型电力机车牵引进级准备电路的改进永安机务段(永安366000)朱家欣,吴成祖SS3型电力机车没有装备防空转系统,当机车发生空转时只能依靠司乘人员手柄退.级来抑制空转,十分被动,尤其是在高坡地段担任补机时,当列车准备停车时,补机维持原运行状态致使...  相似文献   
14.
分析线路平面缓和曲线长度取值的影响因素,以及直线电机系统对缓和曲线长度取值的影响;对比分析最大曲线超高对小半径曲线限速和系统旅行速度的影响;建议直线电机系统线路最大超高值和缓和曲线长度的取值可以延用地铁规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因该启动电机的电刷为四级,励磁为四块永久磁铁组成,不同于其它型号,故该文着重介绍电枢绕组及其它部件的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SS3型机车的ZQ800-1型牵引电机刷架圈连线易断和电机窜油两种常见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舰船推进系统发展回顾与展望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麟观 《舰船科学技术》2002,24(3):45-49,56
通过40年来从事舰船主推进系统研究设计工作实践,就柴油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和柴燃联合推进系统在水面舰艇上的应用发展作了回顾与展望,并就一向困扰和束缚我国海军装备发展的舰船推进系统,从技术角度论述了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18.
船舶除锈机器人驱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在船舶除锈的磁吸附爬壁机器人本体驱动系统的设计,着重阐述了系统的驱动原理和驱动电路。系统以89c51单片机为核心,通过键盘以及通信接口可以方便的控制步进电机带动机器人本体运动,充分发挥了单片机的优势。实验表明,系统电路设计合理,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9.
水下航行器热动力推进系统的非线性变结构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水下航行器热动力推进系统非线性模型进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首次采用趋近律法设计了水下航行器变速变深运动的动力推进系统变结构控制器,并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控制精度高,抑制抖振效果显著,且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晰,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对水下航行器热动力推进系统控制的工况应用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坚持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按照“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的要求,立足国产化,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1)加快机车车辆升级换代——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