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1篇 |
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0篇 |
综合类 | 176篇 |
水路运输 | 606篇 |
铁路运输 | 72篇 |
综合运输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92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但无论是南方雪灾、汶川地震时保障水路通畅,还是举办奥运战浒苔、防抗台风保平安,总有一种坚定的力量,在危急时刻营救生命、排除万难,为营造和谐的水上环境,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这力量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的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及国务院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62.
63.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7,(11):82-85
地铁隧道结构稳定与地铁运营安全及舒适性紧密相关,地铁运营阶段的变形监测是确保结构稳定的重要措施。为探究地铁隧道基准点布置复杂情况,如点位破坏、集中布点与基准点距离变化等因素对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影响,依托南京地铁某保护区的地铁变形监测数据,试算并讨论基准点数量、位置分布等因素与设站点精度间的对应关系,得出基准点数量与仪器测角精度是影响设站点精度的重要因素,并根据定量分析结果,给出地铁水平位移监测在满足精度要求条件下更加优化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64.
深入研究了宁波轨道交通客流量与沿线用地布局特征的关系,着重分析了站点周边用地类型、容积率、居住人口及就业人口数量等对客流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宁波轨道交通客流量低迷的阶段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宁波外围区域沿线用地开发强度整体偏低;在交通导向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宁波轨道交通沿线部分在建和规划用地的客流量提升潜力巨大,结合轨道... 相似文献
65.
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站点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交通与土地利用的高水平协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贝托里尼的节点-场所模型,在根据节点导向和场所导向的原则改进节点-场所模型曲线的基础上,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6个岛内站点为研究对象,对各站点地区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协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湖滨东路站、吕厝站属于压力状态;乌石浦站、火炬园站属于平衡状态;高崎站属于从属状态;镇海路站属于失衡场所状态。最后,据此提出各站点地区的协同性改进建议,以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开而不发”的现象。本文以产业为切入点,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开发模式及其对产业集聚影响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站点周边开发的典型案例,提出了将产业导入与开发建设统筹考虑、以服务业或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并紧凑布局、采用政府与企业协作的发展模式、以TOD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优化开发时序与合理分区分期等开发策略,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7.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设计和建设全过程年限较长,在此期间土地利用规划通常多有调整,导致工可研阶段的客流预测结果难以支撑新线开通时运输计划编制等运营管理工作。提出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的城轨新站点客流预测方法,首先研究城轨站点周边人口岗位数据统计方法,其次提出人口岗位比、人口岗位总数和站点可达性指标概念,基于K近邻非参数回归预测方法构建进出站量预测模型,最后依托广州地铁客流数据对模型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站点进站量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占平均实际进站量的19.0%,进站量大于2万人次的站点平均相对误差为16.0%,所提方法可为城轨新线开通后运输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8.
《中国海事》2020,(3):6-6
海上搜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海上救助女神“妈祖”的传说到人们熟知的“泰坦尼克”号海上搜寻,再到如今“马航MH370”“桑吉”轮搜救,随着人们对海洋探索的不断深入,海上搜救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增长。1989年,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成立,负责全国海上搜救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协调。30余年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文化理念,秉承“惠海泽航人本至善”的搜救精神,在海上搜救过程中全力以赴、不遗余力,以最满意的搜救效果回馈最关切的社会期待。本刊将从海上应急体系建设、搜救文化理念塑造、搜救成功案例盘点、国际搜救合作交流等多种角度,展现中国海上搜救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69.
70.
2019年1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一方面重申了国家对水上搜救工作的有关法律和规定,另一方面明确了目前和今后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水上搜救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解决的重点问题和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全面理解和认真执行《通知》提出的各项要求,对破解我国水上搜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科学统筹搜救工作推进情况,稳步增强水上搜救整体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回顾我国水上搜救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实现《通知》提出的有关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