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篇
  免费   42篇
公路运输   777篇
综合类   224篇
水路运输   210篇
铁路运输   406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8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折线先张预应力梁是采用先张法张拉折线形钢绞线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梁,已开始在桥梁工程中应用。通过预应力钢绞线在弯起器处的弯折摩擦损失和弯折抗拉强度试验,分析了影响钢绞线弯折摩擦损失和弯折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为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2.
《天津汽车》2009,(3):8-8
2009年2月22日,江阴市希克林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获得了由上海恩可埃公司审核和“NQA”批准的ISO/TS 16949:2002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相似文献   
113.
由于电控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用磁粉式电磁离合器替代机械和液压操控的摩擦离合器,并溶入电子自动控制网络系统,使离合器的控制进入智能化领域,从而减轻了汽车的整备质量,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使用性能(起动运转、起步加速、换挡控制和传动系过载保护等功能)。它是今后电控小型汽车驱动方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4.
《摩托车技术》2012,(9):57-5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NSK)成功开发出摩托车车轮用"低摩擦球轴承",该产品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摩擦损失,为降低油耗做出了贡献。NSK这次开发的目的主要是面向那些摩托车市场急剧扩大的新兴国家,计划2015年全球销售额要达到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 060万元)。摩托车在新兴国家作为代步工具,其市场在不断发展,为确保摩托车车轮使用轴承的耐久性,对高密封性的  相似文献   
115.
冬季天气干燥时,浸金属碳滑板摩擦磨损情况往往进一步加剧。本文简要分析了空气湿度对浸金属碳滑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机理,并基于空气湿度可控的摩擦磨损等效试验装置进行了不同空气湿度下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空气湿度对于浸金属碳滑板摩擦磨损参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6.
变速器作为汽车动力传递的关键零部件,其摩擦磨损问题对汽车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中从轴承、齿轮、同步器3个主要摩擦副及润滑剂的选择、总成清洁度控制等方面论述了变速器设计中的摩擦学问题,分析了摩擦学设计对于变速器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7.
文章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导出电阻率的微观表达式,并对其两种结果进行比较。指出摩擦阻力系数与平均自由时间的关系以及摩擦阻力系数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8.
<正>"能够进入电子商务模式的是什么产品呢?是易于更换、易于修理、容易从表象就能获取并作出购买决定而且仅需进行简单安装或更换的产品,而技术零件进入电商模式则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119.
弹性摩擦接触问题数值解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边界单元法求解弹性摩擦接触问题,通过对问题数值解的分析,探讨了当两弹性接触体间的参数变化时,其接触域和接触面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0.
本设计采用空中搬送线的结构形式。包含摩擦驱动、摩擦小车,吊具、升降机、气动定位夹紧、阻尼器等。由于此设计在老厂房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布局和实施,对于线路的设计有很大的挑战性,通过现场实地精确测绘及与本田人员一轮又一轮的沟通及修改,终于确定线路与布局,完美的实现了焊装车身侧围的自动化搬送,进而实现自动搬送以取代人工搬送,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东风本田24万量扩能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