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4篇
  免费   158篇
公路运输   1606篇
综合类   696篇
水路运输   839篇
铁路运输   639篇
综合运输   13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来自能源及环保的压力不断增大。分析了电动汽车及代用燃料汽车的前景,并阐述了我国应当加快清洁能源汽车研制的必要性及在该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最后展望了我国未来新型能源汽车的前景。  相似文献   
82.
超导     
《汽车杂志》2004,(2):190-191
  相似文献   
83.
新型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抗弯冲击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邓宗才  李建辉  孙宏俊  傅智 《公路》2004,(12):163-169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抗弯冲击特性.利用自制的自由落锤抗弯冲击试验装置,测定了不同体积掺率下细直径的腈纶纤维、聚酯纤维、玻璃纤维,粗直径的聚丙烯纤维和哑铃形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抗弯冲击力学性能。试验表明: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冲击次数与纤维品种和体积掺率有关;当细直径纤维的体积掺率为0.07%~O.27%时,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初裂、破坏冲击次数分别为素混凝土的1.1~4.5倍和1.1~4.4倍;当粗直径纤维的体积掺率为O.5%~1.4%时,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初裂、破坏冲击次数分别为素混凝土梁的2.4~4.6倍和5.2~31.0倍。细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初裂冲击性能优于粗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粗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破坏冲击性能和冲击延性明显优于细纤维增强混凝土梁。  相似文献   
84.
摩托车属于运动性部件,除去机械部分正常磨损外,摩托车轮胎的自然磨损和意外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因使用环境各异及维护保养的程度不一,轮胎的实际使用寿命也不尽相同。令人忧虑的是.大多数摩托车用户只注重对车辆、发动机及电气等零部件的保养,而对轮胎却置之不理,给轮胎的异常磨  相似文献   
85.
本文阐述了软土地基硬壳层作用机理及如何正确利用硬壳层,以提高施工的技术经济效益。硬壳层对下卧软土地层中的应力分布有扩散作用,硬层与软层间的摩擦力影响土中应力分布,造成界面处应力集中。其扩散作用影响软土层沉降,应力扩散作用当填土超过极限高度时无作用,用超载预压的方法可加速地基的沉降,但硬壳层变形不失去对路基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6.
87.
结合软基路面施工实际情况.讨论软基路基预压期的确定、填土速率的控制标准、桥头软基处理和桥台桩基施工等软基施工中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
《专用汽车》2005,(2):20-20
现在汽车业相关技术研究人员正在开发能自动调节车内空气质量的新型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与车载空调电脑结合,可以自动控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气味等空气质量指标。研制的目标是无需人工调节的情况下,汽车能自动诊断不同工况下的车厢内的空气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9.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支撑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总结了目前全国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四种模式,即城市公交向周边延伸模式、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模式、城际间客运资源整合模式及城乡客运服务衔接模式,分析了四种模式的内涵、基本特征及适用法规。  相似文献   
90.
文章认为新型城镇化下,需要发展市郊铁路推动中小城市建设,疏解中心城功能,并支撑郊区人口增长。但目前市郊铁路发展面临内涵不能适应都市圈发展的要求、缺乏合理的技术设计和标准、投资和运营压力巨大、城市政府不重视等问题。未来需要多举措有效发挥市郊铁路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作用,降低市郊铁路建设成本,增强市郊铁路的投资回报预期,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