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8篇
  免费   299篇
公路运输   1292篇
综合类   1126篇
水路运输   5261篇
铁路运输   129篇
综合运输   419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2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港口     
《中国船检》2005,(4):47-48
日照42亿打造亿吨大港;天津港基建投资大幅增加;天津港15万吨级航道6月完工;福建将新建集装箱泊位13个;宁波大榭招商国际码头立项;江西湖口将建国际集装箱码头;辽宁拟再建百余个万吨级泊位;辽宁720亿为沿海港口升级;广西钦州港扩建10万吨级航道;大连全面开征港口建设费;巴拿马船只穿越禁航区被罚;新加坡港降费维持竞争力;横滨港实施优惠措施;福山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投产。  相似文献   
122.
近几年中国的客车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人性化等方面,与国际高端豪华客车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以"技术创造价值、质量赢得市场"为经营理念的福田欧V客车公司,立志改写这样的局面.近日,该公司针对国内外快速发展的高端旅游客运市场,精心打造出国际水准的12m系列豪华城间客车新品.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126.
汇流口河段干流对支流航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1 黑龙江和松花江的水文特性 黑龙江水系位于我国东北部的高寒地区,水系内江河均属季节性封冻河流,干支流发源地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开封江时间不一,导致径流过程不一样。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的支流,两江于三江平原交汇,河床底坡比较平缓,均为(?)左右,虽然洪峰不象山区河流那样暴涨暴落,但黑龙江的洪峰陡峻度较松花江大。表1即是两江的径流特征值,干流与支流的径流补给主要依靠降水,黑龙江径流量是松花江的2.8倍,由两江径流过程可知,黑龙江洪峰历时较松花江长,有时黑龙江一个洪峰的Q_黑/Q_松可达10~14,造成黑龙江干流对松花江支流河口段的水力要素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松花江的水流、泥沙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7.
从航道整治后断面变化,糙率变化,过水能力、等方面,对行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行洪的校核内容;提出了充分发挥航道整治综合效益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8.
介绍江阴大桥河段的航道和船舶航行概况,对全年通航5万吨级巴拿马型船舶和5万吨级大型船队所需航道尺度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提出江海航分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9.
130.
利用经过交叉定标处理后的多源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结合我国"雪龙船"科考船和"永盛轮"商船东北航道航行资料,对北极东北航道夏季的海冰冰情进行分析,探讨东北航道2002~2016年7~10月的适航性.结果表明:多源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经过交叉定标处理后,可有效减小其数据间的系统差异,获得一致性更好的长时序卫星观测资料;北极东北航道海冰冰情在逐年减轻,航道适航性愈加良好;航道开通时间窗口集中在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北极东北航道中段受海冰影响较大,但海冰影响呈减小趋势,可通航天数不断增加,其中维利基茨基海峡是影响通航的关键区域.北极东北航道夏季海冰冰情与适航性分析可为我国科考船和商船北极安全航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