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16篇
  免费   502篇
公路运输   6995篇
综合类   5029篇
水路运输   3099篇
铁路运输   4440篇
综合运输   455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493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595篇
  2014年   1015篇
  2013年   974篇
  2012年   1035篇
  2011年   1189篇
  2010年   1134篇
  2009年   1194篇
  2008年   1186篇
  2007年   1040篇
  2006年   999篇
  2005年   901篇
  2004年   810篇
  2003年   834篇
  2002年   656篇
  2001年   595篇
  2000年   500篇
  1999年   338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谭军 《路基工程》2005,(6):59-61
介绍徽杭高速公路三阳主线收费站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框架的应用施工、施工工艺及施工体会,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3.
94.
根据无碴轨道在路基面实施超高的要求,基于方便施工、简化设计的原则,经分析计算,合理地将直线及曲线地段路肩相对内轨面的高差统一为固定常数,提出不同超高条件下客运专线区间路基顶面具体参数。同时,在简要介绍直线地段线间各种排水方案的基础上,阐明选择原则及建议方案。曲线地段线间排水的集水井方案,提出采用小汇水面积暴雨径流公式推理排水管管径与集水井间距的计算方法,并提出采用硬质聚氯乙烯(PVC U)管时管壁厚度计算公式及变形等检算要求。对双块式无碴轨道技术条件下,区间路基顶面超高形式、不同部位排水技术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5.
朱建强  张贵婷 《世界桥梁》2006,(2):61-63,72
阐述箱形梁撑杆加宽法和梁撑杆加宽法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规划、设计及既有桥加宽中的具体应用。两种方法能方便地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实施加宽,使其适应未来交通量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96.
采用国际惯例进行工程招投标管理是总趋势,最终采用无标底招标是必然的,但我国目前还处于一个过渡阶段,同时还需要加强造价管理部门的工作。  相似文献   
97.
在砂层较厚的地基中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方桩拼接,施工难度大。大桩基的设计及施工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使得该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8.
在预应力设计工程中,由于使用功能上的需要,预应力筋需要布置成空间曲线,其预应力锚固损失应该按照空间三维曲线来计算。现行规范给出的预应力筋的锚固损失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平面曲线钢索的预应力锚固损失计算,对于空间多曲线型钢索的预应力锚固损失计算无明确的规定。文章推导出空间曲线组合形式预应力筋的锚固损失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9.
介绍北京地铁四号线宣武门站中层板施工时采用地模施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效果,比较地模施工中所采用的脱模剂效果,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质量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对路基的耐久性和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质量控制,中德都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这两种标准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开展中德路基质量控制指标对应关系的研究,可以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经验,尽快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基质量控制标准。研究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对中德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填筑质量控制标准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指出了2种标准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之处;再结合路基填筑实例,分别采用中德两种规范进行相关试验,建立了该试验条件下的中德规范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中国标准中用统一的孔隙率值来控制中、粗粒土的压实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论:对具体的填料,应通过相应的击实试验确定与密实度控制指标对应的孔隙率值;采用Ev2/Ev1比值可用于间接验证填料达到的密实度;如和Ev1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