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明代海防问题的相关研究,长期以来被置于倭寇史、军制史和海疆史三个学术脉络之下,已有成果丰硕,充分勾勒出整个海防体制的概貌和趋向。近年来,历史学的区域研究方兴未艾,回到当地的社会脉络,通过区域的、个案的研究揭示一时一地的海防实态,从许多历史的细部进一步揭示出国家制度的地方实践。从问题和思路的角度回顾近40年来明代海防史研究现状,有助于检讨和思考整个海防史研究的理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33.
《日本-鉴桴海图经》及明代中日海上航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郑舜功所撰《日本-鉴桴海图经》详细记述作者出使日本的经过及海上航路,并辑录了多种中日之间的针路资料,是研究明代中日关系及海上航路的重要史料。本文对《日本-鉴桴海图经》的内容及明代中日海上航路作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35.
为抵御海上的侵扰,明朝采取禁止私人贸易、墟屿迁民等政策,展开一系列的海防建设,同时通过籍民为兵的方法充实海防兵力,为此构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海防体系。从泉州区域海防的确立及其逐渐废弛缘由探讨中兼论了海外贸易政策与海防之间的关系:初期,实施禁止私人贸易的海外贸易政策配合了整体海防战略,海防与海外贸易政策之间相辅相成,确保了沿海地区的安全;但随着卫所制度的日渐崩溃、吏治的腐败等弊端渐次凸显,禁止私人贸易的海外贸易政策长期无法有效地执行,中央逐渐失去对沿海地方的控制能力,此时禁止私人贸易的政策加剧了海防的危机。隆庆开海是明政权在权衡海防与海外贸易政策之间的利弊中进行的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36.
在中国海洋贸易发展历史的长河中,有明一代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中外史家对明朝海外贸易的历史格外重视,所研究的范围和课题几乎囊括或涉及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明初的郑和下西洋到明中期朝贡贸易的转型与逐渐衰微,从葡、西、荷、英等欧洲早期殖民贸易商人的东来到澳门开埠,从明隆庆年间的福建月港开港到中国私人海商集团的崛起,无所不及.诚然,在过去的这半个多世纪内,中国大陆史学界在此领域贡献良多,弥补了诸多学术研究方面的空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此同时,海外学术界同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值得国内同仁重视和借鉴.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系主任郑永常教授的近著<来自海洋的挑战--明代海贸政策演变研究>,即为其中的一部难得的学术佳作. 相似文献
37.
坐落于广东和福建沿海之交的南澳岛是中国东南海上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站点。它在不同的境况中,比如海防、行政争端和贸易,都显示出自己的魅力。尤其是在明中叶时期,走私的中国商人带着从大陆腹地运来的产品经常会在此岛跟带外国商品的四邦客商进行交易。这种商务贸易促使南澳有机会与国内各港口及海外不同地区来往交流。显然,南澳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它的名字在早期葡文文献和地图中也开始出现。本文尝试探讨导致明代南澳短期繁荣昌盛的一些主要因素。重要的是,它在非法贸易与海寇这一背景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在附文中特别介绍有关南澳岛的一些葡文资料。 相似文献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