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4篇
  免费   581篇
公路运输   4456篇
综合类   2933篇
水路运输   2013篇
铁路运输   1723篇
综合运输   420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646篇
  2022年   787篇
  2021年   898篇
  2020年   664篇
  2019年   418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516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城市轨道交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维护水平,但在跨专业、跨系统的复杂运维场景中仍只能依赖多专业人员对故障成因进行逐一排查。分析了跨专业智能运维系统的建设需求,提出了该系统的逻辑架构及物理架构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跨专业结合部的设备故障诊断与分析技术。得出结论如下:该跨专业智能运维系统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该系统集成、融合了多专业的运维数据,可智能、高效地排查多专业结合部的设备故障;应用该系统后设备维护的质量和效率得以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62.
为应对造船行业对工件打磨的新要求,基于三维生产设计模型导入与处理、作业路径规划与仿真、复杂环境感知与识别、自适应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提出船体工件自由边智能打磨装备应用方案,提升船舶建造打磨工序生产效率和打磨质量.经造船企业实施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扩展性,可充分利用装备的智能化实现船体工件自由边打磨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3.
为了改进传统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方法,确定合适的交通评价指标,以三角模糊数法和熵权法确定的综合权重作为评价指标权重的取值依据,并且基于物元可拓模型构建了城市道路运行状态评价方法.首先为了避免单一指标评价的片面性,在总结基础性指标和特征性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平均行程速度、饱和度和延误时间比3个指标作为城市道路交通...  相似文献   
164.
黄晓娟 《中国电动车》2022,(11):131-133
“1+X”证书制度的提出是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积极探索,是职业教育特征的显著体现。文章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智能运输管理实务为例,开展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索,分析了课程课证融通的现状,提出了课证融通的改革思路和路径,主要从重构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创新考评新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入手,通过课程改革实现课证融通,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5.
文章介绍了开发智能可视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该系统的设计原则、功能及架构,并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应用该系统所能取得的效果展开了讨论,指出该系统在提高巡检效率、保证设备安全等方面均能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6.
针对机器视觉智能巡检中,红外图像下变电站设备类型多、故障状态难以准确判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astPCA和PHOG特征加权融合的电气设备类型及其故障状态识别算法.引入K-means算法完成红外图像分割;提取分割图像的FastPCA和PHOG特征并加权融合成新的混合描述子;将新的描述子作为训练好的SVM分类器的输入向量...  相似文献   
167.
自主式交通系统(ATS)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其规划布局需要系统、完备的体系架构进行指导。以ATS服务为基础,围绕人与货物运输过程中如何匹配系统服务、如何实现系统功能两个视角,提出“宏观+微观”双层逻辑架构结构。其中,宏观逻辑架构指导交通系统形成面向具体场景的服务集,串联用户需求与系统功能;微观逻辑架构面向具体ATS服务,解析服务参与组分,基于“感知—学习—决策—响应”的业务逻辑明确系统功能与数据的关系。最后,针对自动驾驶车辆在交叉口的响应场景,以行人识别服务为例构建逻辑架构,验证了构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8.
《水道港口》2021,42(4)
基于动力指纹对高桩码头进行损伤识别是工程界的研究热点。通过建立高桩码头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研究模态应变能在高桩码头桩基损伤识别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模态应变能损伤识别方法可以准确定位桩基损伤位置且可定性反映损伤程度;基于试验振型得到的模态应变能可识别桩基损伤位置,但由于试验误差和噪声干扰的存在,会存在误判现象。高桩码头桩基模态应变能损伤识别方法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依赖动力测试技术和模态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9.
传统的人工选线方法劳动强度大,设计效率低,随着我国铁路建设重心向西部复杂艰险山区转移,人工选线面临的困难日趋凸显。为缩减铁路选线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设计效率,亟需发展结合了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现代选线技术。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理论的铁路智能选线方法。以带有空间属性信息的数字高程模型为选线环境,以相邻空间点间的建造费用为即时奖励,以工程建造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设置离散化的备选动作,考虑多种约束条件,构建面向铁路选线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结合深度学习的感知能力和强化学习的决策能力,利用双竞争深度Q学习网络(DuelingDouble-Deep Q Network,D3QN)对模型进行训练,既克服强化学习问题对复杂状态和动作空间难以收敛的缺点,同时解决了传统DQN算法易于出现过估计、训练不稳定的问题,实现自动对选线环境进行感知、搜索、判断、决策,最终寻得目标函数最优的线路方案。以某山区铁路对本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搜索到多样化的线路备选方案,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有效降低了铁路建设的经济费用,较人工选线方案节约最多达17.5%。智能选线方法可以帮助节省选线工作...  相似文献   
170.
本文通过傅里叶变换实时采集CV值,建立了振动压实质量评估模型,并结合空间插值法绘制云图,开发了一种沥青路面动态质量压实监控系统,实现了现场碾压状况查询和统计分析的远程监管功能。通过项目应用发现,动态压实监控系统采集数值与无核密度仪及取芯法检测数值对比分析表明,系统采集数据变异性较小、准确性较高、代表性较好,有效印证了沥青路面质量动态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实现了对全工作断面的整体压实质量评估,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工程的压实质量,保证了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