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6篇
  免费   93篇
公路运输   1118篇
综合类   714篇
水路运输   706篇
铁路运输   471篇
综合运输   5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01.
在航班运行高峰时段内,地面服务需求更加集中,机场可调度的地勤车辆数量有限,可能引发航班延误,导致机场多方面损失。针对该问题,研究了地勤车辆多阶段优化调度方法,重点考虑摆渡车和加油车2种地勤保障车路由与时间窗口限制,以航班准点率及延误时间为评价指标进行优化调度。构建了具有4类节点和5类弧的容量-费用网络G1,通过设置合适弧容量及费用参数,确定最小费用流规划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松弛启发式算法对模型求解,通过不断寻优,设置对偶间隙初值、容许误差,最大迭代次数,输出预测结果;深入分析高峰时段的航班运行状态,构建基于时空网络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优化第一阶段未服务航班的总延误时间;结合最小化最大值定理,构建单航班服务延误模型,将单个航班延误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后,基于实际航班数据,结合机坪平面布局开展仿真实验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优化调度得到加油车和摆渡车准时服务的最大航班数分别为30,131架·次,待服务航班的最小总延误时间分别为223,542 min,航班总延误下降21.56%,显著缩短航班延误时间,提升了机场场面的整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2.
选择5因素(水胶比X1、胶砂比X2、粉灰比X3、膨水比X4、减胶比X5)、3水平开展惰性浆液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的惰性浆液稠度(锥入度P)、凝结时间ts、固结收缩率ε、28天抗压强度f28及泌水率η等5个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得到基于5个因素的惰性浆液各性能指标的回归公式,将各性能指标的PLS回归值与测试值进行对比以验证回归公式的合理性;在基准惰性浆液中分别掺入减水剂(减胶比X5=0、0.002、0.004、0.006、0.008)和CMC增稠剂(掺量0、0.05%、0.10%、0.15%、0.20%),测得所制备惰性浆液的锥入度P、泌水率η、黏度μ和流动度F,分析了减水剂及CMC增稠剂的改性效果;讨论了惰性浆液的工程地质适用性。结果表明:水胶比对各个指标影响均较大,胶砂比对凝结时间、固结收缩率影响较大,膨水比与减胶比对锥入度、泌水率影响较大,粉灰比总体影响较小;PLS回归公式可用于惰性...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交叉口设计的重要参数——交叉口转向半径,以确定车辆速度与转向半径之间的关系,对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转向制动过程进行了数学分析,提出了不同大小车辆最小转向半径计算公式。对3种不同轴距车辆进行了计算,得出不同车速下不同转向半径数据表格。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直剪试验结果数据处理的误差分析,提出用最小二乘原理对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并对最小二乘原理作了推导和阐述,然后将此方法应用于两个算例,并与两个算例的矛盾方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直观地体现了最小二乘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建立了求空间点列包容球的数学模型,将求最小包容球问题转化为函数优化问题,并用遗传算法解决了函数最优解的求解问题.  相似文献   
106.
EQC的前轴和后轴来自当前的253车型系列(GLC车型),前轴采用四连杆设计(图18),标配了传统的钢制悬架(图19);后轴采用五连杆设计(图20),配备了带集成式水平高度控制系统的单室空气悬架,后轴电子水平高度控制系统监测后部车身高度.  相似文献   
107.
由于运输效率提升的需要,一辆汽车会拖挂多台挂车,为了满足后期运营场景,在设计之初就应对这种汽车列车的最小转弯半径进行计算,评估运营场地或道路情况。文章主要通过汽车列车转动时没有相对转动角速度这一前提条件,对拖拽多台挂车的汽车列车的最小转弯半径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出拖拽3台挂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公式,并由此推导出拖拽n台挂车的转弯半径的计算公式。运用该公式对某一机场牵引列车进行计算,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营场景相符,证实该公式可用于工程开发和实车应用评估。  相似文献   
108.
为解决连续高架桥梁设计高度问题,从连续高架桥梁结构高度、桥下通行车辆需求、交通指示标志识别需求、驾驶员舒适驾驶需求以及桥荫植物生长特性等多方面分析,计算连续高架桥梁设计高度确定的控制因素,得出桥梁结构高度、桥下通行净空高度以及桥下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所需高度为确定高架桥梁设计高度的控制指标,驾驶员舒适驾驶需求和桥荫植物生长所需高度为确定高架桥梁设计高度的验证性指标,并于某连续高架桥梁设计方案比选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堆载分布宽度和高度对邻近桩基的水平位移、应力以及弯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堆载分布宽度基本不会影响桩底水平位移;随着堆载分布宽度增大,桩身水平位移不断增大,在地面以上部分桩身水平位移基本一致,而在地面以下部分,桩身水平位移从桩底到地面基本呈线性增大;不同分布宽度堆载对桩身水平应力作用规律基本相同;不同分布宽度堆载对桩身弯矩影响基本相同。堆载高度对左右桩的竖向位移影响规律不同;对于邻近堆载体的桩基,堆载会影响整个桩身水平位移,随着荷载的增加,桩身水平位移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且最大值基本分布在顶部,位移方向水平向右,同时堆载还会影响右侧整个桩身水平位移。研究结果可为分析桥梁桩基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按结构设计分项系数的确定方法,优化计算出加筋土结构外部稳定的作用和抗力设计分项系数,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验算,其结果表明是合理的,可为加筋土结构基于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规范修订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