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104篇
综合类   84篇
水路运输   25篇
铁路运输   64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91.
以延图高速公路中里滑坡治理为依托,研究分析地层岩性、地质环境等对柯岛组砂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柯岛组砂岩中的凝灰质成分易形成软弱泥化夹层,成为潜在滑动面,在开挖卸荷和地下水作用下,易发生沿潜在滑动面的顺层滑动或蠕滑破坏;边坡治理方案应首选抗滑桩,必要时可在滑坡体前缘设置抗滑挡墙;还可采取削坡与压脚工程,并采用植被护坡、地表排水、坡体裂隙封闭等方式防止地表水入渗。  相似文献   
192.
甘肃地区隧道工程第三系砂岩水稳特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地区广泛分布第三系咸水河组砂岩,其成岩作用差,具有复杂水稳特性,对工程影响大。通过三条铁路隧道砂岩物理力学性质、遇水破坏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对第三系砂岩水稳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可为隧道设计、施工及相似工程选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3.
泥质粉砂岩化学改良土动力特性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铁道工程学报》2012,(3):22-25,106
研究目的:在武广高速铁路设计中,首次将泥质粉砂岩全风化物化学改良土用作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填料。高速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营,需要路基结构物提供沉降小、刚度大、动力特性稳定的轨下支撑系统。为研究泥质粉砂岩全风化物化学改良土路基的动力特性,在试验段中预埋设动测元件,CRH3动车以300 km/h以上速度行驶时,测试泥质粉砂岩全风化物化学改良土路基的动力特性。研究结论:试验段动态测试结果表明:在保证泥质粉砂岩全风化物化学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压实度时,可以填筑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其填筑的路基的动响应参数和A、B组填料填筑路基的动响应参数大小基本相当,整体动力特性稳定,和无砟轨道系统形成良好的动力特性匹配。  相似文献   
194.
借助FLAC~(3D)有限差分软件,着重考虑地层倾角,结合现场量测,对重庆黔江蒲草沟Ⅴ级浅埋偏压隧道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探讨不同地层倾角下隧道的拱顶沉降特征。研究表明:所构建的数值模型对拱顶沉降的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变形规律基本吻合,且最大差值仅为0.87 mm,验证了本次数值模拟的正确性;随着砾岩夹砂岩层倾角增大,拱顶沉降呈加速增大趋势,开挖面处拱顶沉降变化率也显著提高;砾岩夹砂岩层倾角与地形一致导致的误差为16.4%,倾角为水平导致的误差为11.9%,误差均较大。由此可知,在砾岩夹砂岩层倾角变大的情况下,应提高隧道结构的强度,在数值计算中简化地层倾角会导致较大的计算误差。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砾岩夹砂岩层的浅埋偏压隧道。  相似文献   
195.
以太达村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隧道注浆理论,结合现场实地考察,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松散区利用隧道注浆控制技术进行施工,并对隧道注浆机理和施工结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注浆压力和材料水灰比数值增加,隧道体积收缩率呈现较快增长,但变化曲线呈现非线性增加,注浆压力和材料水灰比对隧道体积收缩率有影响,对变化曲线的峰值没有影响。盾构隧道注浆控制技术使隧道工程质量有明显提升,同时也为其他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注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6.
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从颗粒级配及CBR值两个物理力学指标出发,对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提出掺加20%中粗砂的物理改良措施,从而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堤本体提供填料。通过循环击实与泡水试验,重点研究泥质粉砂岩物理改良土的颗粒粒径变化情况,得知这种物理改良土不适宜用于浸水路堤部分。另外,从现场实体填筑工程来看,泥质粉砂岩物理改良土的压实质量好、沉降量小、无污染,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7.
第三系粉细砂岩(又称红砂岩层或强风化砂岩层)为兰州地区特有不良地质,开挖暴露遇水后,强度急剧降低,软化流变,同时其上覆的卵石层也限制了一些地下水处理方法的使用。以处于第三系粉细砂岩的兰州地铁换乘车站外部环境为研究基础,分析了高水位复杂地层换乘车站的施工工法、支护措施、地下水处理方法、建筑物保护方案和施工措施等的重点和难点,得出了一整套富水第三系粉细砂岩地铁换乘站设计方案,保证了该工程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98.
新包神铁路隧道Ⅳ级围岩基本为白垩系下统的泥质粉砂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了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设计前对围岩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进行准确完备的理论计算及经验类比验证,给出较为经济合理的支护参数,经施工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9.
济邵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时采用以强夯处理红泥岩作为填料的方案,就近充分利用了挖方材料,从而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减少了耕地的占用。这种填筑方法可为今后山区同类岩质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0.
对红砂岩内部结构机理、岩体风化变异以及自然裂缝的走向、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并根据红砂岩地区路基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路堑边坡修复、加固和装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