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2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184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正>3为满足未来南北两极科学考察和物资运输任务,国家海洋局拟新建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该项目于2011年获得国家正式立项批复。目前,科研性报告正等待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新船采取国内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模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所承担了国内船东单位的技术支撑、与国外设计公司联合设计,以及后续详细设计的送审和科考分包的工作。极地生态脆弱,且国际海事组织即将于2017年强制实施极地航行新规则。708研究所考察队员吴刚表示,新船将采用全电  相似文献   
33.
34.
自2013年以来,中远海运集团积极开展极地航行探索和实践,旗下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开中国商船极地航行之先河,先后开辟了北极和南极航线,为国家海洋强国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回顾中远海运集团开辟极地航线的历程,总结极地航行的经验、成果和意义,分析北极东北航道的应用前景,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35.
于志同  黄彦  胡洛佳  马蓉  肖鹏  程晓 《船舶》2023,(1):12-19
极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疆域,是未来大国之间围绕生态安全、利益福祉和战略合作的制高点,我国在极地科考、搜索救援、航道开发等方面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提升极地全球治理与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极地全域的实时感知、利用和主导治理已成为极地强国的标志。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已加快发展极地环境认知的立体观监测能力,而我国的极地进入与探测能力仍存在明显短板,相关冰区和海区的第一手资料依旧缺乏,迫切需要加大对极地卫星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极区数据获取和采集能力。该研究侧重面向极地船舶航运的现实需求,系统论述国内外现有极地遥感卫星观测技术现状,提出我国极地天基观测系统的发展趋势,为论证新增极地卫星装备体系能力、制定顶层框架和发展路线提供支撑,支撑我国进入、开发和利用极地,增强在全球地缘政治敏感区和战略区国际重大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36.
37.
秋雨 《时代汽车》2005,(12):94-95
四千万年前,欧亚板块撞击的造山运动,把原本是一片汪洋的特底斯古海奇妙的变幻成地球的屋脊极地。从那时起,这块土地就充满了神秘和向往。而当时间的轨迹转至公元2005年9月的时候,在淄博,4个勇于向极限挑战的人、这次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淄博山河间户外公社的创始人牛仔大哥一行,驾驶着仅有一辆哈弗CUV,向着西藏进发了。  相似文献   
38.
林鹰 《交通与运输》2010,26(1):56-57
<正>通常,科研人员在极地考察离不开科学考察船的全程参加与全力支援,而要在大雪纷飞、常年冰封的水面开拓航道,就需要功能特殊的破冰船作为科考船的母体。"雪龙"号——是我国用于极地科考且屡建功勋的破冰型科考船。  相似文献   
39.
《中国海事》2013,(5):58
中国船检发展研究中心与挪威船级(DNV)中国公司合作举办极地船技术研讨会4月19日上午,由中国船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挪威船级社(DNV)中国公司承办的"极地船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间,挪威受邀专家就极地航运发展展望、IMO极地规则起草过程、DNV船舶规范有关冰区要求等进行专门介绍。中国海事局代表在会上做了有关中国参与IMO极地规则草案制订工作的情况介绍,并探讨  相似文献   
40.
钟合 《珠江水运》2014,(18):20-21
近年来,北极航线破冰而出,不少公司看准机遇,纷纷试水北极航道,尝试能源运输。与此同时,极地船舶建造也随之升温。一时间,北极航线成为炙手可热的“黄金水道”,也给世界造船业带来无限畅想。那么,目前极地船舶的设计、建造领域呈现出怎样的格局?未来哪些船型将更适合在北极航行?中国如何抓住此次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