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5篇
  免费   216篇
公路运输   1234篇
综合类   767篇
水路运输   469篇
铁路运输   673篇
综合运输   12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1.
0引言坑槽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一种局部破损病害,它不仅会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还会大大削弱坑槽周围路面结构的强度,引起渗水。如不及时修补坑槽,在交通载荷和雨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局部破损会很快扩大,降低路面使用性能,严重危及驾驶人员的安全,并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因此,路面坑槽修补是最常见、最基础的养护作业。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方形坑槽,在《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中,也提出了"圆坑方补"的要求。然而,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坑槽形状对修补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为此针对不同坑槽形状进行以下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812.
介绍了中频电源槽路的工作原理,讨论了槽路结构对频率的影响,以及频率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8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同时道路桥梁建设的施工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高性能混凝土以其良好的品质和特点被广泛应用到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之中。结合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分析了其在道路和桥梁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14.
发动机倾斜试验的目的是验证润滑系统和曲轴箱通风系统在前后纵倾、左右侧倾及两者相结合时的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并对这几种情况进行单独分析及合成分析。文章以三缸汽油发动机为例介绍试验目的、试验准备、仪器和设备、试验方法、数据结果分析等。试验通过倾斜发动机至一定角度模拟整车在加速、转弯、刹车时油底壳液面高度及角度,评估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和曲轴箱通风系统在类似的整车工况下是否满足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需求,为发动机的设计及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15.
在含锚索粉细砂地质条件下同步进行锚索破除以及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时,极易引起槽壁坍塌现象。本文以昆明轨道交通5号线怡心桥站为背景,通过前期采用旋喷桩加固槽壁及旋挖钻破除锚索等措施先行破除锚索,减小了锚索破除过程中对槽壁土体的扰动;后期成槽施工过程中通过调整泥浆性能指标、合理选用施工机具等措施,不但提高了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同时有效地抑制了成槽过程中塌孔现象的发生。这为今后类似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16.
随着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发展,道路桥梁建设也随之而得到相应发展。但是细致分析目前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实例,便可发现道路桥梁路面施工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无疑影响公路的后期的安全运营。主要讲述了道路桥梁沉降段路面施工工艺及其相关内容,以供业内人士交流探讨之用。  相似文献   
817.
首先介绍了道路桥梁设计中的隐患,然后具体阐述了道路桥梁设计中解决隐患的对策。  相似文献   
818.
主要探讨道路桥梁路基面出现损坏渗水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一些提高强化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的措施,以期为道路桥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建设的安全稳固性提供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19.
峡道独特的地形和位置使得峡道内或峡道间存在水动力和泥沙运动、沉积作用、地形冲淤等相互作用。以虾峙岛渔港工程为例,结合现场水文测验和实测地形资料,分析海域动力泥沙环境和渔港工程实施后的海床泥沙沉积过程;并通过潮流数学模型研究渔港防波堤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流变化,从动力机制上解释了海床冲淤变化的原因。从动力地貌学角度提出增加口门宽度,恢复涨落潮动力的整治思路,并通过泥沙数学模型预测了相应方案实施后的效果。研究可为类似岛群峡道港口工程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20.
为加快紧急车辆抵达事故现场的速度,同时减少紧急车辆优先权对其他车辆的影响,运用车路协同系统,提出避让紧急车辆协同换道策略,通过调整紧急车辆下游车辆位置,实现紧急车辆高效通过路段。以紧急车辆前车(DV)及其相邻目标车道车辆为控制对象,根据相邻车道车辆间距与车车通信范围,搜索DV可换道空间间隙集。以交通流整体恢复稳定时间最小为目标,确定DV换道轨迹和相邻车道协作车辆的速度变化,引导车辆完成协同合流,既能保障车辆安全换道,还能降低换道造成的速度振荡传递。同时,为快速恢复DV换道造成的目标车道车辆速度波动,对上游车辆(UV)采取先进先出规则的换道控制策略。所提协同避让紧急车辆的策略考虑了车辆协同换道对交通流的整体影响,并在原有换道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速度波动传递的控制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下游协同换道策略最短换道时间为6s,此时紧急车辆距前车78.66 m时发送避让信号。同时研究发现,恢复交通流速度稳定所需的时间为29 s,比未采用上下游协同换道策略降低了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