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6篇
综合类   129篇
水路运输   98篇
铁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针对当前大专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大专生就业率的六个具体对策,对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2.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航运业人才需求不旺等原因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并从提高毕业生质量、创新就业体系、拓展就业工作方法、强化服务理念等方面对进一步做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3.
总结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模式及在船服务的成效与不足,分析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模式及在船服务期的变化,借鉴国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模式及在船服务政策,提出促进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在船服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4.
学生的就业稳定性是关系到学校招生、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择业观,影响了就业的稳定性。根据其形成的原因,高职高专院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掌握适合社会需求的一技之长。  相似文献   
125.
为了及时掌握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式下存在的就业心态,以便在就业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就业技能。为了准确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而展开更有针对行的就业指导,结合信息类各专业特点,在就业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就业出路进行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6.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对高职毕业生而言,解决就业难的最根本途径在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文中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组成及其对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并对如何培养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7.
因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才市场供求关系转变加快,毕业生供求矛盾日益明显。如何给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营造融洽的就业氛围,是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针对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结合我院实际提出抓就业指导、促信息建设、拓就业市场三个就业工作方案来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8.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零部件、原材料、制造业、出口型企业、能源工业及汽车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这使得汽车及相关产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减弱,汽车企业校园招聘计划大幅缩减,招聘要求大幅提升.以往就业形势良好的一些专业如机械、汽车、国际贸易等受到了冲击.汽车专业毕业生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他们就业压力增强,就业心理受到影响,就业成本增加,就业难度加大.为此,只有政府、企业、学校和毕业生本人都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难关,才能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9.
毕业生满意度既体现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满意程度,也反映出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满足学生需求的成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某届毕业生离校前调查其对学校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30.
对全国10个省市进行“大学本科毕业生改行情况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本科生在毕业的5年后已经改行,不再从事原来在大学所学专业的工作,这说明大学本科生不再围着专业就业,工作适应性强比专业性强更加重要。因此,本科教育不应该把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应该由研究生教育去完成。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普通脑力劳动者和为高级专门人才奠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因此,加强通识教育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应该成为本科教育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