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7篇
  免费   106篇
公路运输   1005篇
综合类   633篇
水路运输   668篇
铁路运输   396篇
综合运输   12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方法是一种基于空气加载和激光测量技术的沥青质量控制试验方法,该方法使用空气(或氮气)射流使沥青材料产生压痕,并用激光测量由此产生的变形和变形恢复。利用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设备对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和胶粉改性沥青分别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空气压力加载试验,评价了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并与针入度试验方法建立相关关系以评价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升高,沥青最大蠕变变形增大,而变形恢复率减小。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方法在评价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性能时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且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评价指标与针入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以采用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方法代替针入度方法对不同类型沥青蠕变恢复性能进行快速评价。  相似文献   
73.
74.
文中基于壳单元建立了管道的上卷和校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管道在卷管铺设过程中的弯曲和反弯曲变形,计算了卷管铺设过程中管道的弯曲曲率、塑性应变及椭圆率等参数的力学响应,并且分析了铺设张力对管道残余椭圆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卷管铺设过程会使管道产生较大的累计塑性应变和残余椭圆率,而铺设张力又加剧了管道的椭圆化程度。  相似文献   
75.
加装风帆是船舶节能的有效途径,但风帆助航会影响船舶主机和其他系统的运行状况,对船舶能效的影响主要来自主机工况的改变。本文通过分析加装风帆后对螺旋桨工作特性的影响,推导出了计算主机油耗率的方法,并使用某超大型油轮(VLCC)的相关参数进行验证计算,证明此方法简单实用,可为计算风帆助航船舶能效指数EEOI等相关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任宇  欧阳岚 《中外公路》2007,27(6):180-182
利用正交分析法对影响沥青混合料矿料间隙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矿料间隙率随着CA值的增大而增大;矿料间隙率随着FAF和FAC的增大而减小,矿料间隙率随着油石比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的结论,可为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软土地层中盾构施工对既有地铁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上海地铁七号线下穿地铁二号线的实际,利用ADINA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来分析盾构施工对既有地铁沉降的影响.通过对施工中不同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由于土体超挖、不及时施作管片和注浆未紧跟等因素引起的不同应力释放率会对既有地铁沉降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8.
生物三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射律包括入射、反射和折射,是干涉律的三大特性和具体形式.相对生物学而言,三射律是生命遗传发育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原因、现象和本质关系的反映.入射、反射和折射这三者既相辅相成又互为作用和制约,存在着矛盾的三角关系.三射律具有相对性、重复性和时空表达等特性.折射率中包含入射与反射二者的全部内容,为生物学的本质,表现为生物遗传率.任一相互作用除双方之外尚有第三个以上的反应结果,任一学科的矛盾事物关系均不例外.  相似文献   
79.
80.
结合整车对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总体要求,利用理论计算、动力学仿真、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各种工况模拟以及悬置性能分析,确保悬置系统各方面满足设计要求。实际样车在不同路况、速度下验证了悬置系统隔振率、平顺性、可靠性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设计过程的总结,形成了一套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方法、明确了性能评价指标和相关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