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8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454篇
综合类   256篇
水路运输   2281篇
铁路运输   136篇
综合运输   6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作根据从事公路勘测设计,项目管理工作几十年的亲身体会,从目前高速公路的发展,隧道数量激增,水下隧道也相应增加,不仅在数量上,规模上,施工难度也在增大的现况下,首先回顾我国已建成的水下隧道的情况,着重介绍正在兴建或规划中的过大江,跨海湾,河口及海峡公路水下隧道的资料,提出隧道与桥梁在路过这些部位的特点,特别是对水下公路隧道存在的安全,通风,监控,施工,防水等五个主要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提出隧道,桥梁过河方案作客观,公正地评价,应从经济、技术以及运营管理诸方面进行认真,细致比较,做好方案论证。  相似文献   
12.
水下航行器热动力推进系统的非线性变结构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水下航行器热动力推进系统非线性模型进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首次采用趋近律法设计了水下航行器变速变深运动的动力推进系统变结构控制器,并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控制精度高,抑制抖振效果显著,且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晰,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对水下航行器热动力推进系统控制的工况应用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逻辑理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水下航行器模糊前置点线导导引律。该导引律在不需要解算目标速度的前提下,通过在线自组织调整航行器的提前角,从而使水下航行器的前置点与目标交会。  相似文献   
14.
15.
潜射导弹无动力运载器的滚控暨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水下发射无动力运载器需要滚动控制技术,但该技术在当前研制的静力分离运载器中难于实施。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弹器分离方案-动力分离方案(即弹射分离方案),文中对动力分离运载器的结构和弹道性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与静力分离方案作了较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配件》2006,(45):109-109
有两种动力选择:汽油机和柴油机。汽油版RX320G使用曾配备于奔驰Silky Six 3.2L的V6发动机,可以实现稳健而安静的驾驭。前桥和油底壳整合为一体,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发动机噪音和振动;柴油机则通过采用维持最佳刚性结构和多重喷射等尖端系统,  相似文献   
17.
水下弹性储能推进装置是一种新颖的推进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噪声很小等显著优点,非常适合装备我国的船舶。作为控制储存在弹性体中的能量按特定规律进行释放的关键组件,控制阀的开启过程的精确控制是研制水下弹性储能推进装置时必须解决的一个技术难点。本文对水下弹性储能推进装置电液伺服控制阀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横跨水道的桥梁和沿着江河湖海边的码头,其下部结构(桥墩和支承桩)长期浸泡在水中,特别是在潮汐区,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分化瓦解,使得下部结构极待加固。在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抗冲刷问题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国外用纤维系类抗冲刷剂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仅对此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水下爆破排淤降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桥式起重机大车运行时,跑偏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造成跑偏的原因很多,例如同一台起重机两侧主动车轮踏面直径的偏差过大、分别驱动时两侧电动机的转速差过大、两侧主动车轮的垂直偏斜超差、主被动车轮的水平偏斜超差以及大车运行轨道的同一截面高低差超差等,尤以主被动轮的水平偏斜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