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49篇
铁路运输   1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应用水头为基本变量编制变饱和地下水渗流有限元计算程序,解决了复杂地层条件下求解地下水头分布的问题;其次,利用地下水头分布值来求出地下各区域土体的总黏聚力值;最后,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程序ANSYS将总黏聚力作为参数输入材料模型中,进行具体计算。土体入渗将造成非饱和土体总黏聚力下降,当成为饱和土时,总黏聚力最小,土体抗剪强度减小,变形增大自稳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2.
为了实现旅客列车上水过程中的节约用水并提高上水安全可靠性,对客车上水过程中客车水箱内压力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运用能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进行理论分析,对目前应用较多的25型客车车体的车上水箱进行上水模拟试验。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当溢水管路不完全封闭时,25型客车和新型动车水箱内部压力均能满足《铁道客车给水装置》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3.
渗透系数是衡量土体水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了解粉砂土路基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在不同试验路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在最佳含水率、不同压实度的条件下进行了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得出了相应条件下粉砂土的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粉砂土的渗透系数随着土体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小,压实度是影响土体渗透系数的重要因素,现研究可为今后粉砂土路基及类似土质路基的施工和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4.
低水头枢纽仿生态鱼道水流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态1:20整体物理模型为主要研究手段,对低水头枢纽仿生态鱼道进行水力学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国内鱼道主要过鱼对象,确定了适合国内鱼道的设计流速,而后通过整体物理模型重点研究了枢纽上、下游不同水位差情况下,鱼道内沿程水位、比降及流速等水力要素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逐步优化了鱼道进鱼口结构型式、鱼道底板高程、鱼道总长度、竖缝宽度及池室个数,得出了适合国内鱼类的低水头航电枢纽仿生态鱼道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5.
分散输水系统具有缩短闸室长度、减少闸室灌水时间、改善闸室内船舶停靠条件等优点。宝应船闸为中等水头船闸,采用长廊道分散输水系统,闸墙长廊道侧支孔出水,水流优于集中输水,放水开闸通航后运行情况良好。文中介绍宝应船闸分散输水系统的选择及布置,以及输水系统的设计计算,可为其他中等水头船闸输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2009年3月,我公司接到一项某电厂4×600MW扩建工程的取水口泵房土建工程的安装任务。工程的主要项目是在水下安装多节210t的涵管和一件自重近1700t的偏心取水头沉箱等工程构件,其中取水头沉箱安装的位置离岸边约70m、海床平面的标高为-11.7m(黄零标高,下同)。  相似文献   
97.
利用水槽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在定床方面,讨论了丁坝挑角对壅水的影响;在动床方面,提出了补偿流量的概念,并结合定床壅水公式,给出动床淹没群坝壅水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水槽实测资料相符.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讨论了航道整治建筑物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金继南 《中国水运》2009,(12):57-57
船舶涨水头离落水的操作在感潮河段的港口是经常进行的,也是离泊中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他要求驾引人员正确分析流力、流压、风力、风压以及车、舵、锚、缆、拖轮的正确使用和配合,做到科学分析、合理利用、方案正确、步骤分明,操作时指挥到位,步调一致,实现离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现对各种自然条件下的操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
针对水下浅埋盾构隧道接缝渗漏问题,开展多组模型试验。通过改变渗漏位置、压力水头两项参数对地表沉降、渗漏量和地层应力进行分析,结合模型试验结果对理论椭球分区法进行修正,并对隧道渗漏后的围岩沉降进行分区。结果表明:压力水头增加,漏缝处埋深越浅,发生渗漏时地表沉降增量越大;渗漏量和平均有效主应力曲线均可划分为初始阶段、漏砂漏水阶段和收敛阶段;收敛阶段土拱稳定,不漏砂只漏水且平均有效主应力基本恢复至漏砂前;依据砂粒运动特征将隧道围岩沉降分为侵蚀区、位移区和稳定区,经偏移修正和曲线修正后侵蚀区和位移区的水平向长度与压力水头、漏缝处埋深正相关;压力水头增量相同时,漏缝处埋深越大,侵蚀区水平向长度受压力水头增加的影响越明显;压力水头越大,侵蚀区水平向长度受渗漏位置变动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0.
李庆  杨刚  刘世通 《水运工程》2023,(1):170-174
管袋堤坝龙口封堵过程受水力作用明显,易出现袋体滑移失稳的现象,导致龙口封堵失败,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为减小失败的风险,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FLOW 3D和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过水堰顶管袋进行稳定分析,并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堰顶过流产生的静水压力和水流水平推力是顶袋发生滑移失稳破坏的主要因素。2)滑移临界水头与顶袋袋体宽度、袋体间等效摩擦系数、袋体充填密度呈正相关。3)预测公式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较为相符,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