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178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在拖曳水澉中对全垫升式气垫船的水压场进行了系统测量,得到不同水深、不同航速和不同横向位置水底振动压力系统的纵向通过特性曲线,分析总结了气垫船水压场规律。  相似文献   
74.
CAE在船舶性能研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简称CAE)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在船舶性能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从原理、特点、功能、构成、应用效果及未来发展诸方面介绍了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在CAE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和在研项目,其中包括船型设计系统、水动力性能预报系统、数字水池试验系统、数值水池仿真系统和船舶技术性能数据库等五大系统。上述诸系统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共同构成船舶性能研究的综合系统。  相似文献   
75.
穿浪船型对高速双体船耐波性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涛  明通 《船舶》1997,(4):4-6
为改进高速双体船的耐波性能,采用带穿浪尖首的深V型细长片体代替一般高速双体船圆舭或前圆后尖的混合船片体,以及在主船体首部增加深体型一击首中体,船模水池试验结果证明,带乎中体的高速双体船与原艇比较,纵摇控可降低15-25%,首部加速度降低15-20%。带有穿浪尖首片体上中体的高速双体船与原艇比较,纵摇降低50-60%,横摇控降低25-30%,首部加速率降低30-40%。  相似文献   
76.
在SSPA拖曳水澉中进行了一被叫做“Dyne”的油船模型的试验研究。这个模型的型线与1990年在瑞典哥德堡被用在有关粘性流的SSPA-CTH-IIHR的学术会议上的“神秘情况”相同,其艏部型线与HSVA船的艏部型线一样,但它的艉部型线已被修改以便其艉部剖面更接近U型。  相似文献   
77.
大伸出上翘型球鼻在一艘小方形系数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明  吴正廉 《船舶》2003,(4):5-7,21
某海洋调查船要在原线型上增添一球鼻艏。从安装维修横隧道型艏推装置,降低船阻力和确保艏部流线光顺流畅不产生气泡等方面推荐采用大伸出上翘型球鼻艏。经船模水池试验验证,该鼻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此方案已赋于实施。  相似文献   
78.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矩形水池作了整体空间分析,阐述了壁面温差作用下的温度内力分布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9.
光学系统QTM是一种有效的非接触式船模运动测量系统,其利用高速相机追踪红外反光Marker球在标定坐标系中的位置变化来解算船模六自由度运动响应,有效克服了对船模自身的运动产生的干扰效应。在空间几何理论框架内,构建了Marker球与高速相机的空间布局分析数学模型,推导获得了Marker球是否位于高速相机视野范围内的判别表达式。研究表明:光学系统QTM适用于两船多种复杂试验工况的运动测试,且具有高效的位置解析度和快速响应能力,在船模运动动态捕捉测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基于FLOW-3D软件,采用推板造波及孔隙消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三维数值波浪水池,研究直立堤在波向与迎浪面小角度(≤15°)变化时所受波浪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墙面测点波浪力在各堤面坡度及各测点之间随波向的变化趋势大体相似,在90°波向时有最大值。2)同一堤面坡度下墙底各测点之间波浪力随波向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同时堤面坡度的存在会影响其变化趋势。3)波浪力在墙面上的分布,无论是在何种堤面坡度或任一波向作用下都基本相同。4)墙底波浪力近似梯形分布。5)在大多数波向下,墙面及墙底测点波浪力的最大值出现于堤面具有一定坡度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