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1篇
  免费   171篇
公路运输   1221篇
综合类   814篇
水路运输   825篇
铁路运输   520篇
综合运输   82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针对综合交通枢纽的停车场车位引导难、停车拥堵、寻车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全景建模、车辆识别、室内导航等多技术融合的智能停车系统。该系统通过车辆识别技术获取车辆品牌、车牌号码等信息,通过三维全景建模和室内导航技术实现停车场实景导航,做到快速停车、便捷寻车,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422.
有理函数系数识别是基于气动力有理函数逼近的桥梁颤振计算的前提条件. 有理函数滞后项的数量对其系数的识别结果影响较大,现有方法中一般仅考虑单滞后项的有理函数系数识别,易造成气动力描述上的失真,进而导致桥梁颤振计算结果不准确. 基于正弦信号的自激气动力在时域上与有理函数对等的原则,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提出了一种可计入多个滞后项的有理函数系数的直接识别算法. 以薄平板模型为对象,利用强迫振动风洞试验获得了自激气动力,采用该算法直接识别了计入不同滞后项的有理函数系数,并分析了滞后项数量对气动力重构精度影响以及对颤振临界风速计算精度的影响.通过自由振动颤振试验获得了实际的颤振风速,进而与采用识别出的有理函数计算的颤振风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颤振临界风速的试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提识别算法的准确性;与现有的有理函数系数识别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识别方法兼顾了效率和精度,可广泛用于实际桥梁断面自激气动力有理函数系数的识别中.   相似文献   
423.
针对典型水上交通场景交汇水域,研究了1种数据驱动的船舶轨迹预测与航行意图识别方法。设计CNN+LSTM组合神经网络,通过学习交汇水域船舶的历史轨迹,以CNN+LSTM网络为编码器提取其通航环境及船舶航行时空特征,LSTM与全连接层为解码器同步输出未来时段内船舶轨迹序列和航路选择,从而形成船舶轨迹与航行意图识别模型。同时,引入Dropout网络结构描述该模型的预测不确定性,采用随机关闭CNN+ LSTM核心网络部分神经单元的方式,以相同轨迹序列作为输入获取多组相近的预测结果,根据其统计均值与方差对船舶轨迹预测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以美国沿海某交汇水域公开AIS数据为对象开展实验,创建了该交汇水域船舶航行轨迹数据集,以输入时长60 min,采样频率3 min作为输入条件,Dropout值取0.5,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未来60 min时段内的轨迹预测误差为3.946 n mile,航行意图识别准确率达87%,不确定性估计覆盖率达85.7%。与LSTM预测方法相比,当船舶操纵性发生改变时,所提CNN+LSTM模型的轨迹预测误差降低了31.6%,而且兼具船舶航行意图识别及预测不确定性估计能力,有利于智能航行与海事监管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424.
在物联网技术、5G通信、AI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应构建一套三维可视化智慧安防立体防护综合平台,使大型科研基地安全防范系统具有更智能化、更人性化的功能,实现大型科研基地的安全防范做到立体防护、智慧管控、应急指挥、运维管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文章所提的三维可视化智慧安保综合一体平台,集GIS系统、三维仿真、结构化视频监控、大数据可视展示、人员定位、AI人脸识别技术、无人机巡查及无人机反制等系统应用为一体,结合了系统应用、事件应急处置、设备综合运维系统等物联网综合技术的安全防范智能化系统。  相似文献   
425.
以大型邮轮救生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大型邮轮救生艇替代设计定性分析。确定替代设计的安全目标和影响替代设计的相关法规,分析受替代设计影响的相关布置和系统以及主要的操作场景。在此基础上开展危险识别,即对各种危险及其事故场景进行分析,并按其相对于所考虑问题的风险水平进行排序,对于风险等级高的事故场景,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定需要通过定量分析作进一步研究的事故场景、采用的性能衡准和评估方法,进而为大型邮轮救生艇替代设计及相关定性分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26.
原始的BWBN模型无法很好地描述钢筋混凝土(RC)柱在水平和竖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刚度、强度退化以及正负向滞回不对称现象,为了描述这些现象,对原始BWBN模型进行修正.结合16根定轴力柱子的滞回数据,利用改进Park-Ang损伤模型计算柱子强度退化、刚度退化与累计损伤的关系,并相应地对原始模型相关项进行了修正.此外,对变轴力柱用轴力分级插值以及正负向单独计算损伤的方式来考虑变轴力的影响.最后,利用定轴力、变轴力试验数据以及OpenSees的模拟数据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并计算模型识别数据与试验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均为强相关,说明模型适用性良好.改进的变轴力BWBN模型能较好地考虑轴力变化对柱子侧向滞回性能的影响,这对于拓宽混合试验应用范围以及实现变轴力柱混合试验有一定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方法,对未来变轴力恢复模型的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7.
汇入行为是导致高速公路、快速路汇入区瓶颈失效的根本原因,也是引发车辆冲突、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基于上海虹许路汇入区高精度轨迹数据,在经典的3类汇入行为(自由、协作、压迫)分类基础上发现并定义了一类新的汇入行为:主动-回应汇入,即在目标车道插车间隙不足的条件下,汇入车辆通过横向偏移主动表达汇入意图,引发后车合作让行,从而实现汇入。由于传统的换道类型划分方法已不适用于描述瓶颈区汇入过程的复杂交互现象,因此根据汇入车辆的横向位置将汇入过程划分为4个时段,以目标车道后车让行的时段不同对4类汇入行为进行了重新划分。基于此对虹许路汇入区轨迹数据中的汇入行为进行分类,并比较主动-回应汇入行为与经典的3类汇入在汇入位置与汇入间隙变化分布的差异。进一步,采用风险空间理论判断目标车道间隙的可汇入程度,并结合混合高斯-隐马尔可夫模型实现对后车的让行意图识别,建立了主动-回应汇入模型。最后构建了瓶颈交通流仿真原型系统以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宏观交通流层面,主动-回应汇入行为在汇入位置、速度和间隙的分布上与实证数据一致,均值没有显著差异;在个体行为层面,也能再现定义描述的"主动试探-两车博弈-回应让行"的过程。该研究成果对解析瓶颈交通流早发性失效机理、揭示汇入风险变化过程以及设计符合人类驾驶人交互特征的自动驾驶汇入策略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8.
介绍深圳港引航站对引航员登离船安全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措施,包括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存在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港区交通的风险识别与控制、从码头上下引航艇/拖船的风险识别与控制、在引航艇/拖船上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来自被引船舶的风险与控制以及应急措施。阐释安全措施的落实与保障机制的运行。指出安全措施的持续改进与完善需要将好的做法、好的措施引入,提升引航员登离船安全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措施制度化。  相似文献   
429.
传统方法忽略了对船舶大数据网络干扰信息瞬时特征参数的获取,导致识别精度偏低,为此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干扰信息的高效识别方法。对大数据网络中的不同干扰信息进行离散化处理,以提取准确的特征参数,对干扰信息进行修正与降噪处理后,采用决策分类的方式,对船舶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干扰信息进行识别计算,实现干扰信息的高效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高效识别方法能够将大数据网络中的干扰信号准确识别出来,较传统方法的识别精度高出了31.7%,具备极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0.
夏良  刘樱 《交通与运输》2020,36(5):91-95
为了布控打击涉案车辆、"假套牌"车、机动车"违法大户"和"失格"驾驶人等重点车辆和人员,弥补市内道路卡口缉查布控系统一体化发展的空白,通过整合现有"电子警察"系统和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六合一"平台)等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与智能识别等技术,建设上海一体化卡口缉查布控系统,实现黑名单布控、实时报警展示、卡口设备分布、警员分布等功能。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有助于上海缉查布控系统的统一管理,不断提高公安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能力和水平,维护上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