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0篇
综合类   39篇
水路运输   148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港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中国拥有1.8万km海岸线,11万km内河航道,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1460多个商港。  相似文献   
52.
阚家军 《中国港口》2004,(10):15-16
<正>在全国沿海各省市中,江苏省无疑是一个港口大省。全省仅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就有11个,拥有对外开放的万吨级泊位100多个。但与其他沿海省市所不同的是,真正支撑江苏作为港口大省的不是其沿海的港口,而是沿长江分布的众多的海轮码头。  相似文献   
53.
过产业重机(江苏)有限公司一期厂房工程,地处江苏省张家港市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公司成立以来所承接的最大的土建工程,合同工作量超过7000万元。工程设计单位是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工程内容包括:厂房、办公楼和生活设施。其中厂房包括二、八2个独立的工场和四、五、六、七4个连续跨单层工场。跨度为  相似文献   
54.
20 0 4年 9月 16日 ,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张泉在“江苏省沿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征求意见会上说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考虑到能源约束、资源约束 ;同时为了适应城市化过程中的联片发展 ,避免走分散发展的老路 ,人们对轨道交通比以前更重视了。考虑到交通引导发展 (TOD) ,规  相似文献   
55.
56.
区域产业布局中交通运输最优化模型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区域产业布局中交通运输最优化的两个模型一个是均衡成本模型,主要运用于产业转移;另一个是最小总运量模型,主要运用于新建产业.这两个模型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产业运输成本最小化的同时达到产业利润最大化.但在实际的区域产业布局中,交通运输对各种不同产业布局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7.
论述了江苏内河航面临的对外开放、沿江开发、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等三大机遇,提出要抓紧航运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沿江经济带,正确处理好江苏沿江港与上海港关系。  相似文献   
58.
沿江地区客运需求增长迅猛,城际间客运交通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进行沿江地区城际快速轨道客运系统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研究了沿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群发展、交通发展等特征,提出了符合沿江地区的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方法;通过分析沿江地区的空间节点、交通走廊,初步得出了沿江地区的轨道线网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沿江地区的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明确线网主要节点和所要联接的区域,并作为线网布局规划的基础,最终形成了线网布局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59.
泰州地处苏中沿江东部,境内岸线资源丰富。论述发展泰州沿江港口,以合理配置江苏长江南北两岸港口资源,推动泰州经济发展;泰州应利用港口优势,做好港口发展规划,确定沿江产业布局,制定科学的沿江产业发展规划;政府要给予港口发展提供优惠政策,以加快港口发展,推动泰州沿江开发,促进泰州的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60.
孙军先 《铁道建筑》2020,(5):139-144
规划年度(2030年)合肥枢纽将形成衔接9个方向、13条线路的大型放射状枢纽.但随着沿江高速铁路建设的提前,沿江高速铁路与既有沪蓉铁路在枢纽内共通道能力是否满足需求、枢纽的客运系统布局和客运站分工是否合理、引入车站站型方案是否最优是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研究年度(近期2035年、远期2045年)的枢纽客运量及车流特点,结合既有沪蓉铁路的功能定位及分工调整,对枢纽内主要客运站和区段能力进行分析,对引入车站站型进行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从契合城市总体规划、运输组织的便捷性、线路平面条件、工程实施难易度、工程建设条件、投资等多方面综合比选,优化了枢纽的客运系统布局和客运站分工,确定了合理的枢纽引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