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92篇
公路运输   85篇
综合类   110篇
水路运输   928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21.
粘性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与诸多因素有关,如颗粒粒径、盐度、含沙量、温度、电解质、水文条件,等等.其中电解质是较重要、较复杂的因素.通过静水沉降实验,得出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与电解质的浓度成曲线关系,实验分析皂土在15‰~20‰的电解质浓度中絮凝程度最大;与阳离子种类有关表现在各种离子的水化半径不同,导致在电解质溶液中絮凝程度的不同;还与离子的价态有关,絮凝的程度随着离子价态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822.
结合围海造陆软基处理工程项目,基于以界限孔隙比作为吹填淤泥落淤过程沉积与自重固结的分界点、考虑落淤后发生以自重固结为主的变形,推导吹填淤泥一维自重固结方程并编制有限差分法求解程序,进行初始压缩性、初始渗透性及初始体积分数对吹填淤泥自重固结性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压缩性和初始渗透性的增加,明显加快颗粒体自重有效应力、体积分数的增长及孔隙比的减小,加速表面沉降及沉降速率的发展;吹填淤泥自身强度的增长、压密程度、孔隙特征和表面沉降对初始体积分数的变化极其敏感,初始体积分数的增加会减缓颗粒体自重有效应力、体积分数和孔隙比的变化,初始体积分数的减小会加速表面沉降与沉降速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23.
在某大型船坞坞门安装和航道浅点爆破施工中,使用自制的空气吸泥机清理海底碎砖石渣和泥沙杂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顺利完成坞门安装和航道浅点处理。  相似文献   
824.
长江口深水航道泥沙回淤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窦国仁 《水运工程》1999,(10):36-39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一期工程正在顺利实施,二、三期工程有待继续。该项宏伟工程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泥沙回淤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以泥沙数学模型为主,以泥沙物理模型为辅的研究手段和对泥沙数模的验证;分析了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治理原则和治理工程的作用; 对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5.
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是我国西部公路沿线致灾最强烈的泥石流类型,通常表现为对公路构建筑物的冲击和淤埋毁损.笔者从地貌条件、物源及动力条件3方面出发对该类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泥石流沟长宽比小于5 0并且具有较大的形成区、大比降的流通区、宽缓的沉积区是该类泥石流形成的地貌条件;丰富且稳定性差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工程弃渣是该类泥石流形成的物质条件;前期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有机结合或较高的日温度是该类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研究成果丰富了公路泥石流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26.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稀性泥石流拦挡坝坝高和沟床纵比降对坝后回淤坡度的影响,并对坝后泥石流淤积形态及坝前冲刷坑的深度和长度进行研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沟床纵比降与回淤坡度成正相关关系,当沟床纵比降为12%,14%,16%,18%和20%时,对应的平均回淤坡度分别为8.08%,10.08%,11.88%,14.02%和15.63%;不同坝高条件下,回淤坡度随各沟床纵比降线性增长的幅度不同;坝高与回淤坡度成二次函数关系,沟床纵比降一定,回淤坡度随着坝高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实验结果可供坝后淤积模型试验研究、拦挡坝工程设计等参考.  相似文献   
827.
依据抛石爆破挤淤筑堤的淤泥强扰动机理,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堤头爆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对抛石爆破挤淤筑堤的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探地雷达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首次堤头爆破后的断面形态、石舌下沉深度和延伸长度与探地雷达的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抛石爆破挤淤筑堤的淤泥强扰动机理可行,对爆破后扰动区域的划分和扰动强度的假定也是合理的.以深圳前海外海堤建设工程为例,利用抛石爆破挤淤筑堤的淤泥强扰动机理计算挤淤时的断面形态,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很接近,再次验证了抛石爆破挤淤筑堤的淤泥强扰动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2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紧张。为满足需求,促淤、圈围工程从高滩作业到深水作业的趋势日趋加快,施工过程中船舶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分析了南汇东滩促淤工程一期工程船舶的施工风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29.
滨海公路建设在海堤上,往往存在路面宽度窄、路基高度较高、地基沉降量大、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因此选择合适的海堤结构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分析了采用爆炸挤淤置换法进行地基处理的海堤结构的特点,总结此种路基处理方法满足临海公路功能的作用,并将爆炸挤淤置换法应用于双剑涂围涂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0.
某顺岸式栈桥码头泊位改造后呈现淤积速度加快的状态,通过MIKE21建立二维潮流泥沙模型,模拟了泊位的潮流、泥沙淤积情况。潮流、悬沙量的模拟结果与实地测量结果验证良好。金塘水道所在海域潮流主要以往复流为主,金塘水道淤积的泥沙主要为"过路沙"。码头淤积的原因有地理位置和地形、泊位布置和走向、船舶停靠、临近电厂排水、码头桩基、后期的疏浚等,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船舶停靠与否、临近电厂排水与否、码头桩基存在与否以及临近电厂取水区域地形深浅对于泊位淤积的影响。得出结论:码头设计和建设的不合理是淤积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