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92篇
公路运输   85篇
综合类   110篇
水路运输   928篇
铁路运输   17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重庆九龙坡港区二期工程推移质动床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推移质动床模型试验成果,研究了重庆港九龙坡港区二期工程实施后港区河段的冲淤特性,预测了码头前沿浚深港池回淤率和上下游航道冲淤趋势。  相似文献   
862.
滨海港建港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晔  邵守良  傅柱 《港工技术》2000,(1):19-21,27
分析了在废黄河口地区建设滨海港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提出了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挖入”式总体布置模式。  相似文献   
863.
长江口北槽浮泥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华  阮伟 《水运工程》2000,(12):96-102
根据现场预测和室内实验的资料,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浮泥的分布状况、物理特性、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流变特性、沉降固结特性、浮泥对航道回淤和疏浚的影响,以及适航水深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对北槽浮泥的源地和演变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深入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4.
从准三维固结理论出发,根据排水板在地基排水固结中的空间性及特殊荷载条件,推导出真空预压条件下的砂井固结理论。考虑到实际工程中排水板的淤堵行为对地基固结存在影响,分别进行梯度比试验及单井模型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建立考虑淤堵行为影响的修正砂井固结理论。通过对比理论计算值与模型试验实测值,验证土体的超孔压实测变化曲线与理论曲线有良好的吻合度,理论计算公式能有效反映排水板在不同淤堵程度下对地基固结发展的影响。提出的修正砂井固结理论可为相关真空预压软基处理工程推广使用,做出更贴近实际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865.
《水道港口》2017,(1):84-88
爆破挤淤是在填海造地、防波堤、护岸和码头等水工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爆破过程中,海底泥沙悬浮,产生悬浮物,并伴随着潮汐、波浪等因素向周围海域进行扩散,对施工周围水域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目前有关悬浮物对近岸水生生物的影响研究,多为水产科学领域的离散数据,未与近岸水工工程施工相结合,无法解析工程施工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文章针对悬浮物对水生生物的损失量建立理论方程,并使用MIKE 21软件的水动力模块和泥沙输运模块,对爆破挤淤产生的悬浮物的扩散进行模拟,得到研究区域内的生物损失率分布。  相似文献   
866.
钦州湾老人沙规划围海方案处于口门涨落潮通道的浅滩上,围垦会对钦州湾海域水动力和泥沙环境产生影响。借助于潮流泥沙物理模型试验,模拟整个钦州湾海域潮流情况,对规划方案流态、潮流场变化、港池航道泥沙淤积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在钦州湾涨、落潮通道浅滩处口门围海,虽然利用地形地貌顺水流布置,仍会造成通道内水流重新分配及湾内纳潮量减少,规划方案对钦州湾纳潮量影响均减小4%左右,港池航道平均回淤强度在0.19 m/a内。虽然优化围垦方案南端岸线形状可减少分汇流影响,但在钦州湾口门围垦还应慎重。  相似文献   
867.
潍坊港西港区航道位于的小清河河口,泥沙淤积严重,制约潍坊港西港区的发展,需要修建5 000吨级航道。提出3个防沙堤平面布置方案,通过波浪、潮流、泥沙数模试验分析各方案的回淤量;然后从经济角度估算各方案的工程建设费用,计算各方案年度寿命周期成本,综合比选,确定最优方案为短堤方案。  相似文献   
868.
基于水文泥沙测验及遥感影像资料分析海南岛西南海域泥沙特征,采用不同沿岸输沙公式对比计算海域的波浪沿岸输沙量,采用多年实测地形数据研究岸滩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海域内含沙量大潮大于小潮,但总体上悬沙含量较低;研究海域内径流对输沙影响较为有限,但受沿岸波流输沙的影响相对较大;而海区的悬移质颗粒比较均匀,颗粒较细;沿岸段波浪沿岸输沙能力净输沙方向均为自南向北,年净输沙能力在6.72万~13.31万m~3;岸滩演变的主要动力是波浪、波生沿岸流和潮流共同作用导致东方市所辖岸线的变化总体以自然冲淤变化为主,但冲淤强度有限,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869.
湖泊中悬浮物浓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水动力条件,研究太湖水动力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有利于通过改善水动力条件来改善太湖水生态。采用三维水动力水生态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太湖湖流模型和波浪模型,并经过模型验证;将验证好的湖流和波浪模型结果用于泥沙悬浮物模型的输入条件,计算不同湖流和波浪条件下的太湖冲淤变化和悬浮物浓度值,分析湖流和波浪对悬浮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的水动力驱动作用力主要为风,风速越大,湖中水流和波浪越大,引起的悬浮泥沙浓度越大。利用数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太湖水流、波浪和泥沙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0.
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潮周期内回淤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周期内航道回淤量是一个随潮动力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量。确定深水航道的回淤量的潮周期内分布特征,将有助于合理安排航道的疏浚,减少不必要的疏浚船方。采用适用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量计算模型,基于实测航道近底层的水文观测资料,获得了潮周期内的航道回淤量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得到航道回淤量主要发生在中小潮期间,而大潮期间动力较强冲刷明显、近底层泥沙浓度高,但形成的回淤量较小的结论。这一结论通过枯季近底层实测的水、沙及地形冲淤变化过程资料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