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31篇
公路运输   151篇
综合类   127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86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雅安~西昌高速公路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北京~昆明公路的重要路段,路线全长约240km。在麂子岗、大相岭、拖乌山、扯羊、勒不果喇吉和马鞍山共6次越岭,多次跨越水库、泥石流沟等生态脆弱地区,最大高差达1500m以上,  相似文献   
102.
2011年7月6日,西南油气分公司某井发生特大山洪灾害,引发泥石流淹没局部钻井平台,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在调查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活动特点、成灾机理及危险性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沟为典型低频暴雨稀性泥石流,中型规模,受此次泥石流的影响,目前整体处于衰退期中的阶段性易发期,在汛期应作好相关泥石流的监测与防治措施,确保油气井的正常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3.
玄超群 《路基工程》2015,(1):48-54,59
为确保铁米尔苏二级水电站工程的安全,在查明阿克恰衣苏河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其泥石流的活动和堆积特征;运用刘希林的一次泥石流堆积范围模型,结合泥石流现场调查实际情况及室内外试验相关参数结果,推测泥石流暴发后的堆积形态,并用周必凡公式和张金山公式对阿克恰衣苏沟泥石流堵河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阿克恰衣苏河的泥石流为中型规模的稀性泥石流;100年一遇的泥石流可能造成影响安全的堵河情况;50年一遇的泥石流可能造成局部堵河,建议在工程实施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保安全。  相似文献   
104.
105.
以北京市房山区杏园村南部发育的泥石流为例,根据其独特的地质环境,从泥石流的致灾历史与规模、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条件、诱发因素四个方面着手,选取泥石流发生频率、一次最大冲出量等11个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并建立分级标准将泥石流危险性分为6个等级。将突变理论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综合考虑了各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真实地描绘了泥石流系统的内在机制,得出杏园村泥石流危险性等级为低度偏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106.
锚杆锚固格子梁作为一种高边坡加固措施,在我国西南多山岭地区得到广泛应用。论文结合工程实践,本文从锚杆的工作原理出发,探讨锚杆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认为锚杆可以增加重力坝或格栅坝的稳定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7.
刘薇 《广东公路交通》2006,(Z1):173-175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一项重要评估内容.分析了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气象条件等影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泥石流易发程度的多因素定性一定量分析法,并结合兰武二线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8.
青藏线扎麻隆--岳家村区段所处的山区是西北地区暴雨型泥石流发育较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分布有21条泥石流沟,其中西岭台沟是这一地区中对铁路构成严重危害的一条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109.
川藏公路沿线泥石流类型齐全、分布广泛、暴发频繁,泥石流对公路危害严重。在介绍了川藏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状况、分布规律和成灾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川藏公路的整治改建过程中应采取绕避、工程治理、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泥石流灾害预测预报等泥石流减灾措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0.
四角田隧道是大(理)保(山)高速公路上地质条件最差的一座隧道,尤其上行线,本文从上行线两端洞口施工及坍方、滑坡、泥石流的综合治理作了分析阐述,从而总结出不良地质的施工经验,自然灾害的治理与避让方法,可为其它隧道、地质病害处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