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正> 去年5月至7月,我省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受灾人口4400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70%,受灾面积达65.3%,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5.3亿元,据当年7月中初步统计,全省城镇基础设施中,道路被淹1163.6公里,约17454万平方米,下水管道毁坏或淤塞274.5公里,冲毁桥梁10余座,大部分县城及部分城市供水设施等因被水淹而中断或部分中断供水。城镇中倒塌房屋125849余间,约162万平方米,还造成近25万多间,约371万平方米的危房。仅城镇基础设施和住房这两项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6亿元之多。这次洪涝灾害给我省城镇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也暴露出我省城镇规划和防洪规划方面的严重缺陷。因此,总结经验教训,搞好今后城镇规划与防洪排水专项规划,以避免或减少城镇水灾损失,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美丽的珠江曾经养育了两岸世世代代地儿女,创造了无数辉煌的经济奇迹。但是,在工业化进程中,无序地开发利用,给珠江带来了难以言说的伤。只有对珠江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强化管理,才能再现一个现代版的珠江流域清明上河图。为此,本刊对话各相关领域权威专家,以期还珠江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3.
韩翠莲 《中国水运》2014,(2):254-255
回顾河套灌区开发、建设历程,分析灌区的灌排工程现状及防洪排涝工作存在问题,通过总结2012年“6.25”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经验、教训,研究新形势下灌区防洪排涝对策,提出解决新时期河套灌区加强排水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国一些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和强降雨天气。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1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部分受淹,受灾人口达1.2亿,直接经济损失1524亿元。  相似文献   
15.
进入6月以来,天灾人祸不断。据统计.截止6月16日.今年以来全国累计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3089万人,因灾死亡197入,直接经济损失约260亿元。  相似文献   
16.
短讯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4):142-142
2005年6月,广东洪灾经济损失约30亿元。为防洪救灾广东省准备在5a内投入593亿资金。  相似文献   
17.
车辆涉水险     
张谊 《轿车情报》2010,(8):216-217
最近,全国不少省份都发生了暴雨和洪涝灾害,许多车辆都遇到了被水淹的问题。而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每到七月末和八月初这段时间,都会面临不少台风暴雨的灾害侵袭。对于这些省份的车主来说,夏天车辆是否会被水淹,成了每年都需要担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 我国是水患较多的国家,洪涝灾害时有发生。1998年我国南北方同时发生的特大洪水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在高水位的长时间浸泡下,路堤稳定性受到严峻考验。在工程设计时,路堤稳定性通常是根据土体抗剪强度计算或验算的,因此,研究路堤土体抗剪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对路堤稳定性的分析判断有直接作用。本文对浙江某道路工程土样进行长达5天的浸泡试验,由数理统计及方差分析得出了路堤浸泡强度及稳定性的时间效应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人类活动与武汉市洪涝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它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人类在改变大自然的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相应报复 ,如频率和强度愈来愈加大的洪涝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试分析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与洪涝灾害的关系 ,以武汉市这个特殊的地理客体作为研究对象 ,从人类自身寻找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旨在唤醒人类的生态环境意识 ,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福建是洪涝灾害较为频繁的省份,县级以上城市的涝灾损失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问题。该文分析了福建城市涝灾的特点和成因,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涝害的减灾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